“宫室肯定没有人进去吗?”
“宦官算不算?”
韩资让发现新来的安惇有点奇怪,不是说安惇奇怪,而是这家伙好像要给同僚收集黑料。
这种感觉是对的,安惇确实是准备收集李逵的黑料。
当然,他没准备搞死李逵,至少最近没有这个想法。
但是不搞死李逵,难道就不能收集李逵的黑料了吗?
这不冲突。
“韩老弟,你能够弃暗投明,献出燕州,此乃大功一件。本官会在圣上面前保举老弟,不会让老弟的大功被掩盖。你看仁多保忠,当年还在西北延安府指挥大军和我天朝刀兵相见。这不,自从归化了我大宋之后,已经是节度使了。”
安惇原本是想要收服韩资让,把仁多保忠拿出来当榜样。
可是说了两句,发现没什么说服力。
哪怕是韩资让装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躬身作揖:“全赖大人提携,韩某感激涕零。”
可安惇心里还是像是吃了只苍蝇似的不得劲。
不是说韩资让的态度有问题,也不是说他允诺的好处给不了。
就韩资让献城的功劳,皇帝也好,章惇也罢,都不会刻意打压韩资让的功劳。甚至不仅如此,反而会给予厚待,甚至要比仁多保忠的待遇更高。
当然,封王就别指望了。
如果当年韩德让带领南京道二十万兵马投靠大宋的话,韩家绝对是大宋的三个超级家族之一。
第一个超级家族肯定是柴氏,太祖皇帝就是篡夺了柴家的江山,才有了大宋。而柴家也成了太祖皇帝最厚待的家族。
一个郑王,不足以彰显出太祖皇帝的气量。不过优待是优待,但赵氏也是对柴氏防着一手,毕竟是从柴氏手中抢来的江山。
第二个家族是钱家。这个家族曾经是东南的小国,大宋建立之初,钱家好好的皇帝不当了,哭着喊着要投靠大宋,成为大宋的臣子。这样的家族,甭管大宋那个皇帝在位,都不忍心让这等妥帖的小弟日子过差了。《百家姓》中,赵钱孙李,把钱氏放在赵氏其后,可见钱氏在大宋的显赫。
如果韩德让当初心念中原,投靠大宋的话,凭借韩家的实力,几乎可以将燕云十六州完完整整地带回来。如果真的立下如此大功,封王是肯定的。
可惜,当初韩德让和萧太后打得火热……
甚至小道消息传言,他是绿了景宗皇帝的男人。
在辽国,韩德让已经是王爵,甚至萧太后还让小皇帝以父礼事韩。把皇帝当儿子使唤,辽国摄政王,有这身份,除了当皇帝,韩德让还有什么追求。他又怎么可能投靠大宋?
说起来,摄政王似乎都和太后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前有韩德让,后有多尔衮。
而且都是生前权势滔天,死后荣辱非议。
不过韩德让运气好一点,圣宗皇帝真把他当爹了,即便是韩德让死后,也并没有对其子孙有过打压。
多尔衮就运气差点。
韩资让这样的家族背景,和仁多保忠能相提并论吗?
这简直就是羞辱韩资让。 好在,韩资让哪怕心中不屑,但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还是将安惇当成天朝官员看待。当然了,想要让他出卖李逵这是不可能的。李逵给他谋划的是篡位当大辽皇帝,而安惇……却小气巴拉的给个节度使,这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吗?
用脚丫子选,韩资让也肯定站在李逵身边啊!
当然,如今韩资让也开始担忧起来,自己还有机会染指辽国皇帝吗?
恐怕有点难了。
析津府,南院王府衙门大门外。
安惇指挥人将一方新刻好的牌匾挂上去,顺便将辽国的南院王府衙匾额给摘下来。
州衙的牌匾挂上去之后,安惇临危受命。其实是他自己给自己揽了个临时知州的官职,开衙接案。
为了引起城内百姓足够的信任,他分派士兵,让人带着铜锣走街串巷,一边敲打,一边用官话和契丹话吆喝。
“大宋天章阁学士安惇,开衙接受城内百姓诉讼!”
“有冤的上报,青天大老爷给百姓做主啦!”
“大宋陛下仁爱天下,泽被万民,不管是华夏遗民,还是契丹百姓,朝廷都将一视同仁。”
……
街头酒楼,临街的楼上,仁多彦脸色阴沉的看着刚刚过去的一队衙役,随后咬着后槽牙对其背影吐了一口唾沫,阴恻恻地对仁多保忠怒道:“爹,这个安惇好是无礼,之前你我父子全心全意帮他,如今拿下了燕州之后,翻脸不认人,要对你我父子下手,我们……”
“慌什么慌?”
仁多保忠呷了一口北国的烈酒,龇牙咧嘴道:“我们当初帮他,还不是因为我们来大宋寸功未立,却享受和折家一样的待遇,久而久之,必然会被人妒忌。如今功劳我们有了,难不成陛下还会因为些许差错,就治我等的罪?”
说完,仁多保忠站起来,留下一句话:“城内憋屈,为父就不住在城内了。城中之事,你去和安惇接触。不过你要记住一点,脸面我们可以给,但是好处绝不让出来。”
“儿子明白,父亲还有什么嘱咐?”仁多彦急忙站起身恭送。
仁多保忠摆摆手,洒脱的走了。
仁多保忠在西夏朝廷的时候,是个搞阴谋的好手。
可是来到了大宋之后,要不是被李逵上了一课,恐怕一直难以悟透做官的真谛。
想要富贵长久,功劳要有,但是黑料也不能少,这叫自污。
免得皇帝和朝堂上的大佬担心其势大,不好控制。如今仁多部落立下天大的功劳,虽说和李逵比差很多,但绝对是攻克燕州的第二等功劳。
别看安惇上窜下跳,比起功劳来,他还不如仁多保忠。
哪怕是安惇开衙,接受诉讼,可是仁多保忠不鸟他,难不成王进这厮还有胆量和他,还有李逵翻脸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