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听说朝廷征兵,还是有一批年轻人响应的,不过长安城的百姓过惯了安逸的日子,报名参军的人不多,但朝廷为没指望从这里招兵买马,主要还是从北五省征兵。
吴大学士又钻进了书房里,一天一夜后拿出了第二期报纸的底稿,拿去印刷厂印刷。
没过几天,第一批报纸就出库了,这一次吴大人没再往官员府邸送,而且全部投入各家书铺。
沈嘉想了想,在闹市街的一个角落里建了一个小小的报刊亭,方便路过的普通百姓买报纸。
别说,普通老百姓很少会去书铺那种地方,连脚都不敢踏进去,在街上就不一样了,谁都能买,而且卖报纸的小哥态度和善,闲暇时就站在窗口大声读报纸,吸引了一大批不识字的百姓聚集在路边。
快快快,第二期报纸出来了,快去买。
各家书铺前都挤满了人,掌柜不得不安排人手维持秩序,后来四海书铺想了个法子,在门口放了十个大箱子,将报纸放在其中,让客人自主排队去拿,一份两文钱自己丢进一旁的木桶里就可以,也没人会贪这点小便宜。
报纸一拿到手,许多人就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围读,看到首页写着一行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然后写了外敌入侵的事情,连对方的首领名字,人数,在哪起兵都写出来的,学子们感慨道:这报纸真是太便利了,以往战事我们哪里能知道这些消息,全靠道听途说。
可不是,以往的战报都是机密,我们根本看不到,你看,这下面还贴着朝廷的征兵令,将参军的条件、义务与待遇都写的清清楚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全看各个将领的人品和心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真是太对了,若不是我扛不起大刀,也想参军报效朝廷去!
这就算了,咱们是读书人,读书人有读书人的用处,虽然我们不能参军,但是我们可以给将士们写赞歌,如果我们以后为官,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对,我们现在应该更努力的读书,争取科举中第,争取将来能站在朝堂上为国奉献。
快看第二页,这首诗写的太好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众人翻到第二页,这一页密密麻麻都是与战场有关的诗歌,第一首便是刚才的那首,名叫《凉州词》作者署名是闲居散人,备注了这首诗是先辈留下来的,并非本人所作。
自从报纸开始征稿后,确实有许多人将先辈留下来的手稿送去,以前没有这个平台,哪怕真有佳作也无人知晓,自从大家知道报纸可以刊登送去的佳作,自然想把手里的好东西放上去给世人仰望。
这首也好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有人大声复读一遍,眼泪刷的流下来,哽咽道:若是我现在开始习武,是否还来得及弃笔从戎,报效国家?
这里面有几首诗是沈嘉送去的,全部用了笔名,也备注了诗不是原创,是前人留下的,至于出处,自然是找不到的。
整面版面刊登了诗词二十首,最底下还有一首闲居散人写的《送别离》: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凡国遇大事,男必在,与祀戎泯躯祭国,即燹骨成丘,溢血江河,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士披肝沥胆,将寄身刀锋,帅槊血满袖,王利刃辉光。吾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先后贵贱,必同心竭力,倾黄河之水,决东海之波,征胡虏之地,剿倭奴之穴,讨欺汝之寇,伐蛮夷之戮,遂苍海横流,儿立身无愧,任尸覆边野,唯精魂可依!{注1}
众人看了无不流泪,转瞬间,这篇文字就传遍了全城,连稚龄小儿都会背诵几句,一时间,长安城里掀起了参军热,原先冷淡的门庭也渐渐涌来了一批青年,甚至有不少书生丢开书本笔墨,换上短褐,前来报名。
兵部尚书得知消息时都震惊了,他没想到报纸的感染力竟然如此强,如果能将这报纸传至天下,那此次征兵别说十万,五十万也是有可能的。
报名的人多了,筛选的条件就严格了,以前老弱病小也能充数,现在则可以选身强体壮的青年,就连即将领兵出征的将领也有了十足的底气,大唿:有如此大好儿郎,何愁击不退敌军!
超会上,内阁首次一致肯定了报纸的作用,对吴大学士和沈郎中赞誉不断,还特请皇上批一笔资金来加印报纸,好让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这样的好东西。
赵璋没同意,简单说了一句这件事已经有人承办了,无需朝廷出钱,甚至骄傲地说,朝廷因此还收了五百两,可以用于在各地多建几个报刊亭。
反正报刊亭小小的一个,不占多少地,也费不了多少料,只需请一两个闲人看着就行,着实方便的很。
众人得知这又是沈郎中想出的主意,纷纷感慨:这年轻人的脑子也太灵光了些,怎么好东西都让他给占了呢?
不过也不会有人眼红了,朝廷上下都知道报纸上那个闲居散人就是沈嘉的化名,这一期就有两首诗一首词刊登在上面,而且是传播度最高的,连他们看了都动容,至于他说诗不是自己写的,大家都不信。
很快,全长安就陷入了参军热,没等四海书铺将报纸运送到外地,周边的县城也被带动起来了。
更远的地方,官员与世家也先一步收到了长安送来的报纸,由他们把消息传播出去,全民都知道了边关即将掀起一场战事,也知道了参军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各地的驻军处都有百姓去询问是否要招兵,只不过没接到征兵令的地方不敢擅自招兵,否则各地将领能笑掉大牙。
第九十八章 夜访
某一天早上,沈嘉出门时突然发现门口的石狮上覆了一层白霜,他才意识到,原来冬天已经到了。
他刚要上马车,就看到一辆熟悉的马车从街口的方向朝他家驶过来,然后听到了三姐姐咋咋唿唿的声音:嘉嘉,你等一会儿。
三姐夫张禄在一个月前已经跟着大部队去了边关,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开始上战场了,全家人都为他担心,就连平时最爱和他吵架的三姐姐,也一改往日的性格,开始变得患得患失起来,然后和婆婆总是闹矛盾,所以最近常往娘家跑。
沈嘉站在原地等他,等到他走到面前了才问:姐姐找我有什么事?
三姐犹犹豫豫地拽着小手,然后才问他:那个你能不能帮我送一封信到边关?我知道你与锦衣卫有些交情,应该能通过他们的渠道送信。
沈嘉诧异了,姐,你是想给三姐夫送信?可是我们自己也能送啊,难道是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
沈芃瞪了他一眼,双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上,轻声说:我我怀孕了,刚一个多月,就是想告诉他,让他有个牵挂,也好让他早日回家。
这是喜事啊!沈嘉高兴地说,然后让府里的下人小心照顾三姐,对她说:你也别担心,战场是危险,但三姐夫去了是做后勤的,不会上前线,等战事结束就回来了。
沈芃自己知道,张禄能够弄到一个后勤的位置,还多亏了沈嘉帮忙,否则就当真要扛着枪上战场与敌人拼杀了。
姐弟俩在家门口分开,沈嘉坐上马车去户部,这段时日,各地的相册报表陆陆续续送来了,户部所有人都忙得昏天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