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节(1 / 2)

大宋王侯 九孔 3235 字 7个月前

这个赵普,多么聪慧精明的人,当年壮志凌云,豪气千丈,自己将他倚为共创千秋大业的心腹之臣,怎么一为高官,就经不起这些黄白之物的诱惑,自甘堕落?这金钱到底是个什么怪物?为什么能让那么多有雄才大略的人为之折腰,为之倾倒,甚至为之覆车翻船,掉脑袋亦在所不惜?

赵普可算得是自己最贴心的人了,怎么也会背着自己去敛财聚宝?自己多次违心地回护他,为他遮掩,为他护短,为他而置律令于不顾,委屈了那么些敢于直面谏诤的忠义之士,可他怎么就不能体谅朕心,却像中了邪似的,不稍收敛,不知愧悔,我行我素?

这金钱真是个十恶不赦的魔鬼!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对赵普的处理,可谓是难为坏了赵匡胤。甚至他为此而寝食难安,一度没了主意。杀自然是不能杀,他赵匡胤要做一代令主、明君,不能落个枉杀功臣和兔死狗烹的历史罪名。实事上,赵匡胤对赵普本来贬都不想贬的,因为赵普的确是一个难能多得的治国奇才,如今刚刚一统中原和江南,国家需要他,江山社稷需要他。但最终赵匡胤被形势所迫,还是不得不将赵普罢相。

好在朝臣们当中并不都是贪官墨吏,清官廉吏也大有人在。特别是赵匡胤这几天老是想起的另一个宰相的音容相貌。

此宰相就是三朝宰相范质,也就是在陈桥兵变之后,曾当面怒斥过赵匡胤的那个人。

范质乃当代鸿儒大贤,自幼颖悟异常,九岁能诗能文,十三岁便做塾师,给生徒讲授《尚书》。十八岁时以十三名举进士,文章作得花团锦簇,酣畅淋漓。后汉时官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在外领兵的郭威屡见他所起草的诏书,大为惊叹,对左右说道:“范质真宰相器也。”到郭威称帝后,果然拜为宰相。

到周世宗时,范质已经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

大宋开国之后,范质仍任首辅宰相。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的三朝宰相,却能一生清心寡欲,崇尚艰朴,从来不肯多置田宅,贪图享乐。五代时期,朝中宰相大都向藩镇索取财物,用以自肥。范质不仅不肯向下边伸手,还常常把自己的薪俸用来救济孤老贫弱。

他一辈子不食异品,不居华屋,不事铺张,甚至连一套像样的接待客人的酒器都没有。

赵匡胤记得乾德二年,范质病重,他亲往探视,看到其家中陈设简陋,略无余财,竟像个普通士子之家,既无酒器,亦无茶具,大感惊讶,便问道:“卿贵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何自苦如此?”范质却回答说:“臣先前在中书省时,家中并没有许多来访的私人朋友,能前来看望臣的,都是贫贱时的穷朋友,相与对饮,何须专门器具?从那时起便养成了习惯,一直沿袭至今,并非是臣清贫得连套酒器也买不起。”赵匡胤听后深受感动,为表彰他的清廉,命人送了一套果案和酒器给他。

范质不仅以清廉律己,对儿子们也常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他的儿子范曼曾任邕州知州兼水陆转运使,每年为京师转运稻米百余万石,自己却能粒米不沾,分毫不取。邕州风俗好淫祀,轻医药,有病求神问鬼。为了改变这种陋习,范曼在任期间,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俸禄都用于为病人买药请医,救活了一千多名病人,而自己的家人却常常饮食不继。

范质在临终之时,嘱咐他的儿子,在他死后,不求封谥,不刻碑石,薄棺殓葬,丧事从俭,真正做到了功业无瑕,善始善终。对于范质这种轻财重节、不齿贪浊的高风亮节,赵匡胤从心底里敬服和尊重。在他死后数年,赵匡胤还不断地对身边的人说:“范质一生俭约,勤于职守,居第之外,不殖私货,乃真宰相也。”

范质与赵普,两代名相,两种品格,相比之下,高低立判。赵普啊赵普,你本乃济世大器,治世奇才,何以竟为金银珠宝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所惑,以致痴迷不悟?

赵匡胤这几天一想起此事,便为赵普感到深深的悲哀!

……

……

距离三月底的礼部试越来越近,寇准在叶尘指示下,一门心思日夜攻读诗书经义,将自从来到叶府之后这近两年来逐步掌握的经义典故,一点点的融会贯通,对于儒家经典的掌握,又更加精深了一层。

与此同时,针对礼部试上可能会出的题目,寇准也是一日一篇的做着贾宪送来的模拟卷子。文章好坏首先是思想精要是否符合阅卷之人心思;其次便是措辞用句要行云流水、丹青妙笔、字字珠玉;除这两点之外,还有一点便是行文的速度,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考试,总有时间限制,只说这一点的话和后试学校考试其实没有多大区别。所以锻炼文章也很重要,而锻炼文章不管是天才也好,庸才也罢,别无他法,靠着手熟而已。自叶尘被中毒至今,近两个月下来,寇准行文的速度,也更加得心应手,更上了一层楼。

这个时候,朝堂上比起年前自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赵普罢相,薛居正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百官之首宰相,而卢多逊升任副相——参知政事。原枢密使李崇矩因身体不适高老还乡,曹彬升任枢密使。腾出的位置若没有意外便是潘美的。

此外,华夏卫府因为祥符王府一直没有传出叶尘的死讯,迟迟未动,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叶尘一死,华夏卫府便会大动。

最后,就是晋王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十多年之后,终于换人了,不过不是外人,依然是皇帝的弟弟——相对赵光义来说一直名声不显的赵光美。

第584章 三枚玉佩齐聚叶尘之手

就在朝堂上因为叶尘垂死病危,两府宰相、副相变动,以及晋王赵光义请辞,而暗流涌动的时候,寇准也迎来了他现在其实并不想去考的进士科礼部试。

因为是皇帝陛下临时加的一期科考,再加上征伐南唐等朝中大事耽搁,时间比起往届往后退了三个月左右。且早在去年年初,赵匡胤便听取了叶尘的意见,下旨通告全国,科考内容为经义和策论,不考诗词。

四月廿三,天子以参知政事卢多逊权知贡举,翰林学士院承旨陶谷,直舍人院徐铉并权同知贡举。连同点检试卷、监贡院门、诸科出义、考试、覆考,等一干官员三十余人,一齐同赴临时充作贡院的国子监。

从这一天起,所有的考官都被锁于贡院之中,直到五月十五日礼部试开始。

……

…… 五月初三,江南,采石矶。

赵赞、曹玮和杨延平采用白子轩计谋,由华夏卫府南府副司使多罗咜(原弥勒教四大金刚之一,派来潜入大江帮的供奉,后被叶尘以蛊虫所收服。)翻山越岭潜入采石矶中林仁肇大营,悄悄见了林仁肇麾下几名大将,实施离间之计。

五月初五,林仁肇从没想过自己会如此窝囊的死去,他被两名部将请去吃饭,饭里面放了迷药,等他迷迷昏昏间,就见帐篷外钻进来三十多个平端劲弩的战士,林仁肇的心立即凉了。

林仁肇十名亲兵英勇的将林仁肇护在了中间,但是这并不改变任何结局。

林仁肇的两名部将已经与林仁肇和其十名亲兵早已拉开了距离,站在帐篷门口,其中一名眸中闪过一丝羞愧,但口中毫不犹豫的大喝道:“放箭!”

林仁肇伸手拔剑,急叫道:“大胆,本帅……”

“铿铿铿……”机括频响,一枝枝劲矢平射而至,瞬间林仁肇的十名亲兵便倒在了地上,但弩箭不停,毫无迟滞地继续贯进了林仁肇的身体。林仁肇仰面倒在地上,胸口密密匝匝地插着一丛短矢,在这么近的距离发射力道劲足的弩箭,弩箭已深深贯入他的身体,胸口外只余一截尾翼。

林仁肇想站起来,却已无力爬起,只能仰面倒在那儿,眼中只有一片帐篷。他眼中的神韵在渐渐消逝,但是他还看得到、听得见,他看到了一个身穿奇异服饰的和尚,他听见自己两名心腹部将叫这名和尚为副司使大人。他想起了华夏卫府地江南有一个南府,这和尚应该就是这南府的副司使吧!

原来如此……林仁肇瞬间明白了一切。

林仁肇费解地张大眼睛,想看清楚一些,但是天在飞快地变黑,他眼中的事物迅速从模糊、昏暗,变成了一片黑暗。然后,他又听到“噗”的一声响,就此再也没了知觉……

一代名将,南唐军中第一人,统御十五万南唐水路精锐大军林仁肇,就这样窝囊的死了,连一个英雄式的死法都得不到。

可是,谁又规定英雄就得死得轰轰烈烈呢?人中吕布睡在椅上,被两个没没无闻的手下绑了,就此送了性命。为了追一个什么垃圾“健将吕公”,孙坚在山林之中中了埋伏,连致死的那一箭都不知是谁射的。

后世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立下无数功勋,风光无限,却在苏联一艘战舰船底安装炸弹时,被一个巡弋海底的苏军蛙人意外发现,当匕首割断了他的氧气管和喉咙时,他还没有一点儿反应,连象征性的反抗和搏斗都没有。

盖世英雄也不过如此。不管是英雄还是凡人,生命都是一样的脆弱。

林仁肇死了,他再也不必为了南唐、为了尽忠、为了自己的坚持而殚精竭虑,带着忠于自己的部下去和宋军拼命或者说去送死——白白的送死,毫无价值的去送死。

……

……

开封,祥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