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的老丈人,李妃的父亲李炜跪在地上,哭哭啼啼的对裕王说道:
“殿下!我们李家真的是守法经营,没有哄抬粮价!那些言官天天盯着我们这些皇亲,动不动就攻击我们,这一次就是这些当官的报复我们啊!”
裕王想着高拱的话,坐在椅子上装作不为所动,李炜接着哭着说道:
“定是小老儿上次冬衣的事情办的妥当,夺了徐阁老家的生意,所以这些清流才揪着不放的!”
这下子裕王也坐不住了,上一次冬衣的事情裕王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劣质冬衣没出大乱子),裕王一直都认为是李家的功劳。
李妃生下了皇孙,这也让裕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稳固。
一想到这里,裕王还是忍不住走下来,扶起李炜说道:“李家忠勤国事,孤也是知道的,只是这京师粮价?”
李炜立刻保证说道:“降价!一定降价!”
裕王写了一封手书交给李炜道:“出去之后不要大肆宣扬,立刻将粮价降下来,等到大战过后,我会向父皇为李家请赏的。”
李炜立刻喜上眉梢的说道:“殿下放心!回去就降价!”
第346章 攻克大沽!
京师的粮食商人圈子其实并不大。
粮食这种商品,有别于任何一种其他商品,原因实在是很简单,没有粮食吃是会死人的。
如果有十个人,而出售的粮食只够九个人活下去,那理论上这十个人可以为了这九份粮食将价格抬到无穷大。
如今京师的粮食还没到饿死人的地步,但是粮价已经涨到让普通低级官员都绝望的地步了。
而粮食这东西,还有一个特点。
会烂,会发霉,会被老鼠偷。
这些特点都让粮食商人都会自发的形成一个圈子,组成某种默契的原始垄断联盟。
李家的商人获释的消息,几乎是一瞬间就在粮食商人的圈子里传开了!
就像是洪水冲垮堤坝,都是从溃败蚁穴的裂纹开始的。
很快裕王也承受不住压力了。
毕竟他不是皇帝,就算是皇帝,面对这些重臣勋旧,也不可能全都闭门不见。
藏在裕王府中的高拱见到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明白自己给裕王的建议失败了。
他长长的叹息一声,耳根子软是裕王的缺点,也是裕王的优点。
如果裕王有皇位上那位继位之初的权术手段,平抑京师粮价这种事情早就已经办成了吧。
只可惜皇位上的那个人将聪明才智都用在个人的享乐上,反而成了国家最大的祸患。
高拱很快又给裕王找到了理由,还是因为裕王地位不够的原因!
裕王连皇太子都不是,至今皇帝都没有建储,这样的身份又要如何抵挡得住京师的权贵请托呢?
若是裕王能够成为皇帝,有自己的辅佐,那这件事说不定就能办成了。
高拱这么自我安慰着,转头就不再关注京师粮价了。 对于这个风雨飘扬的大明朝廷来说,京师粮价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甚至算不上最重要的问题。
这些权贵说情之后,裕王还是将这些粮食商人都放了,果然市面上的粮食开始了“降价”。
只不过价格是降了一些,但是粮食中的沙子和石子更多了。
百姓将粮食买回家,还要将沙子和石子从里面筛出去,京师的普通百姓日子更加难过了。
大的粮食商人管不了,很快官府盯上了那些没背景的普通商人。
这些普通商人被抓进去之后纷纷破产,家产和粮食都落入了饿疯了的基层官吏口袋里。
等到四月中旬的时候,京师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了,一些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开始出城逃亡。
不过朝廷很快就顾不上粮价这等“小事”了,一路南下的九边精骑,在四月二十日已经到了济宁。
这一路上,李成梁每天都坚持给皇帝写信,说的都是行军途中的鸡毛蒜皮小事,却给皇帝一种掌控了大军的感觉。
李成梁越发得到皇帝的宠爱,甚至皇帝还在京师下圣旨表扬李成梁,这一切都让身为主帅的戎政尚书杨博非常的郁闷。
九边之中,就属于李成梁的部队军纪最是涣散,滋扰地方都不谈了,还经常在军中和其他军队争斗,寻衅滋事。
好几次杨博派军法官去李成梁的军营中执法,最后都被抱团的辽阳官军给轰了出来,杨博召来李成梁问话,这厮就如同泥鳅一样装作不知情,说是要回去惩戒自家的士兵,然后就没了下文。
因为这样,整个部队越发的军纪涣散。
学好不容易,学坏很简单,当身为一军统帅的权威被破坏,本来就没有本部兵马的杨博就很难控制住整个部队。
这也不是杨博无能,如今李成梁圣眷正隆,杨博没办法拿着李成梁开刀。
老虎拿不下,苍蝇就都叮过来了。
杨博也非常的头疼,这样的部队到了徐州,真的能够打赢东南逆贼吗?
杨博到了济南之后,很快就接到了张居正送来的南直隶的情报。
苏泽控制了南京和凤阳之后,沿途占领了扬州、镇江、泰州三府,但是东南新军却没有继续沿着运河北上。
如今淮安府和徐州,还在明廷的控制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