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实在有些头疼,隆庆帝刚登基的时候,确实展现了一些新朝气象,他大幅度缩减了宫内的开支,改变了嘉靖朝宫内开销巨大,嘉靖经常从户部挪用银子自己用的问题。
但是从今年元宵的鳌山灯会之后,隆庆帝也逐渐大手大脚起来。
先是招募了一大批宫女进宫,紧接着宫内的各项开支也开始暴涨。
这样涨下去,马上也要和嘉靖在位时候差不多了。
但是宫内的开支高拱没办法直接驳回,他只能给户部批示,让户部从各种费用中挪用一些补上。
接着高拱又摊开一本空白奏章,开始给皇帝写奏章,劝说皇帝要节约,不要胡乱给亲戚赏赐。
等到忙完了这些事情,高拱房间里的摆钟发出铜罄声,高拱抬起头一看,现在已经晚上十点了。
摆钟也是最近在京师流行的东西。
这种摆钟比起水漏钟,计时更加的准确。
黄铜的钟表外壳显得高档贵气,京师的达官显贵都会买上一座,彰显自己的身份。
至于这座钟到底是哪里生产的,京师的达官贵人都众口一致的说是西洋商人卖到大明的。
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座钟肯定是东南生产的,有人拆开座钟,发现内部零件上有东南工匠刻的名字。
之所以说是西洋商人卖过来的,还是因为朝廷发布的禁止销售南货的禁令。
可是市场上的南货依然屡禁不止,就连宫里每个月都要采购大量的火柴。
一座精美的座钟需要上百两银子,高拱自然是买不起的。
这座钟是某一天突然送到高拱家宅前,在座钟中还有一封家书,高拱知道这应该是在东南的儿子送来的,于是将座钟放在了书房中,而不是和其他达官贵人一样放在客厅中撑门面。
高拱发现座钟计时真的很方便,他也曾经让京师工匠研究,但是京师工匠却纷纷表示座钟太复杂,而且需要的零件太精密,明廷根本仿制不出来。
和东南的技术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高拱心中更是焦虑,他处理完了六部送来的公文,看向如同小山一样的言官奏章,头再次疼了起来。
这些都是弹劾张居正的奏章。
丢失武昌的消息传到了京师,明廷自然是再次震动。
而荆州巡抚徐学谟,弹劾张居正的奏章也送到了京师。
徐学谟弹劾张居正,延误战机,在优势的时候不立刻进攻武昌城,让景王投降了东南,以至于丢失了武昌这座湖广重镇。
这份弹劾奏章是上的题本,送到内阁之后还要抄送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言官们也都看到了徐学谟的奏章。
一时之间,京师哗然,言官纷纷开始上书,弹劾张居正。
就连高拱都控制不住手下的言官,因为丢失武昌的责任实在是太大了!
丢了武昌,就今年的夏粮秋粮征收就有了问题,明廷没了湖广这个粮仓,还怎么和东南争夺?
高拱也很无奈,但是他必须要保张居正。
高拱现在突然明白了当年严阁老当政时候的感受了。
张居正是高拱最重要的政治盟友,如果不能保住张居正,对高拱自身的威信是巨大的打击。 而在湖广的张居正支持,也是高拱能够大力推行新务运动的关键。
内阁之中,杨博老迈,但是内阁四辅张四维虎视眈眈。
六部之中,因为高拱推行新务,也得罪了很多官员。
要不是靠着手里掌握京察,又有张居正在外支持,新务根本推行不下去。
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政治集团,如果高拱不出手保下张居正,那投靠他的官员就会离心离德。
你这个带头大哥连自己人都保不住,别人还怎么安心给你卖命?
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自己人,高拱虽然为官清廉,但是也明白这个道理。
高拱又拿起来笔墨,再次给皇帝写了一份密揭,内容自然是劝说隆庆皇帝不要治罪张居正,让他继续在湖广夺回武昌戴罪立功。
处理完了这些事情,座钟再次响起,已经是夜里十一点了。
高拱看着处理完毕的奏章,却感觉自己好像一晚上根本没干什么事情。
再次揉了揉眼睛,高拱再次翻开一本奏章,他的眼皮一跳。
《请开矿税疏》。
这是山东巡抚韩楫的上书,韩楫是高拱的门生,也就是高拱的“自己人”。
韩楫的奏章内容也是关于解决朝廷财政问题的,他的办法也很简单,开矿。
韩楫说在山东境内发现银矿,请求朝廷派遣矿监,在山东开矿征税。
高拱可不是傻子,他在翰林院的时候就经常研究朝廷的典章,当然知道银矿是什么情况。
中国本来就是贫银国,而且银一直都是贵金属货币,已经开采了千年。
山东是什么地方?要是有矿还轮到现在给你大明开采?
容易开采的银矿,秦汉唐宋就开采完毕了,哪里还轮到现在?
当年嘉靖在全国开矿,浙江一地花了六千两银子开矿,最后挖出的银子总共才五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