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主动问她,有没有需要他分忧之事。
随后又自问自答。
“臣夙夜难寐,殚思极虑,斗胆猜测陛下若有忧心之事,唯西武国与大昭之间的战事悬而未定,若得以收复数城,击退外寇,令天下诸国莫敢进犯,必使陛下龙颜大悦。”
这少年洋洋洒洒地写着,便自顾自在奏折末尾分析起安西战局来,与她说了许多他的想法。
他声称西武国虽来势汹汹,却并不可怕,且大昭将领蔡古、濮阳钺下狱之事必然会让他们知晓,他们也许正得意于大昭内斗、步韶沄病重,能用的将领越来越少,按照西武国如今的情况,等到来年开春气候合适时,势必还会率先发起进攻。
既然如此,倒不如先发制人。
霍凌自请出征。
他和西武国交手过,最清楚敌国那位君主的作战风格,收复庭州,也是他的执念之一。
姜青姝问邓漪:“你怎么看?”
邓漪摇头:“让霍将军统领安西军务的话……臣觉得他资质不太够,朝中也必然有所非议。”
姜青姝叹息。
“是啊。”
她看好霍凌的本事,但是有意先历练他一下,等他让别人心服口服了再上战场。
最近其实有另一桩事,她已经暗中决定好让霍凌去办。
——山西暴—乱。
其实这本是今年夏季就已经发生的事,暴—乱起源于一个小小的州县,当地县令隐瞒不报,私自想将事情压下去,结果压了半个月县令被暴民给杀了,这才惊动更上一级的刺史。
这件事惊动了朝廷,经过三省商议,认为事情并不严重,让当地刺史温项禹查明事情原文,调兵镇压,惩处领头的首犯。
按理说事情就该解决了。
结果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暴动非但没能压下去,当地军队随即又发生了哗变,形成了一支极有组织的叛军,杀了数个官员,规模虽然没有很大,却到了温项禹压不住的地步。
安抚流民,平定暴—乱,剿灭叛军。
多好的立功机会。
很适合霍凌。
姜青姝掂着手中沉甸甸的奏折,揉着太阳穴说:“明明有个好机会,但朕看霍凌是非去安西不可。”她把手中奏折往边上一扔,整个人后仰,靠着椅背道:“传裴朔进宫。”
她不怕会打扰了裴朔的假期。
她看过实时了,裴朔这几日一直安定如山,不曾游玩聚会,只在府中看书。
世人只知裴右丞裴大人是个饿鬼,不知道他也喜好藏书。
前世好歹也是三元及第,经史典籍,失传名帖,他都一个不漏,只是不爱社交的本性,导致他从不参加诗会文会,更不喜欢大出风头、显摆才华。
更别提裴朔的公务有多忙了。
平日也只挑个天朗气清、意境绝佳的时候,在梅林下悠闲地翻翻书,有些书还是代陛下去探望君后时,从他那儿借来的。
看到宫中派人来时,裴朔搁下书起身道:“稍等,容我去更换官服。” 那内官笑道:“尚在假期,裴大人不必更衣,直接穿常服入宫罢。”
换在别的官员,只怕为图方便,直接就跟着他们走了,裴朔却沉声说:“不可。”他兀自转身进了屋子,那内官想拦都拦不住,只好摇着头苦笑。
要说在陛下跟前最态度轻松、自来熟的,当这裴大人莫属;偏偏在君臣礼节方面,最不愿轻漫对待的,也只有这个裴大人。
裴朔换好官服,整理好发冠仪容,才进了宫。
姜青姝命人赐座,再递给他霍凌的折子。
裴朔接过,却没急着看,而是谨慎问:“陛下要臣看哪段?”
“看最后两页。”
裴朔直接翻到最后,仔细浏览下来,才淡淡一笑,“霍将军这段时间想必没少花心思,对战局见解深刻,一心为陛下分忧,臣以为他也的确有这个本事。”
姜青姝问:“裴卿支持他这次挂帅出征?”
裴朔颔首,“臣知道陛下在顾忌什么,不过战事损耗巨大,如果能派遣良将早日解决,何必夜长梦多?霍将军参与战役颇少,朝野内外皆知陛下看中他,这次为主帅的确难以服众,不如让其为副帅,令择一人为帅。”
“听裴卿语气,心里可是已有人选?”
“有。”
“是谁?”
“忠武将军唐季同。”
“唐季同……”姜青姝默念这个名字:“赵德元的旧部?”
“正是,此人也是先前与霍将军共同去曲昭山立功之人,而前些日子捉拿宣平坊刺客,他也有参与,陛下至今尚未赏他。”
唐季同以前只听命于赵德元,经过这一桩桩事,现在对霍凌既钦佩又欣赏,宫宴上还拉着霍凌喝酒。
这人现在京内,统率精兵数千人,和赵德元一样很擅长用骑兵。
的确合适。
姜青姝提笔记下这个名字,又抬头对裴朔笑道:“如果霍凌依旧去安西,那可能要让裴卿来帮朕做一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