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连皮甲长矛都没有,拿着一根棍子,就算是“士卒”了。
甚至还比不上受到梁国支援的盗贼流民军。
派出去的细作,时间尚短,还在成长之中,大多聚集在山野丘泽之中,偶尔出来袭扰郡县,但燕军戒备森严,收获不多。
加上一些支持燕国的豪酋、豪强压制,各自为战的义军处在艰难求生的阶段。
指望他们击败燕国也不现实,还是要靠正面战场。
快进入十月时,杨略送来密报,慕容儁将在十一月起兵,同样分成三路。
一路绕过鲁口,直下青齐之地,然后横扫兖豫,将中原笼罩在战火之中。
一路直接从襄国南下,牵制邺城的黑云主力。
剩下一路,则从并州南下,绕过壶关,攻打河东,走轵县切入河内,下洛阳,从背后攻打邺城!
这种用兵风格一看就知道出自慕容恪,慕容恪为人宽和,用兵却一向凶狠毒辣,不留余地,敢于进攻,当年对付石虎、麻秋都是如此。 此次不攻邺城,直奔梁国腹心——中原。
而中原一旦被燕军捣毁,李跃数年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
三路燕军任何一路获胜梁国都要去掉半条命。
“这情报出自何人?可靠否?”常炜问道。
“还是上一次向我们传递情报之人,杨头儿说不是逄约便是吕护。”
这么重要的情报,杨略派张猪儿亲自护送。
常炜目光一闪,“若是吕护,便要当心了,此人反复无常,全无信义,极有可能误导我军。”
李跃道:“真假其实无所谓,孤将率军先攻襄国,牵制燕国主力!”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很多时候,谁先发动进攻,谁就占有绝对的优势。
梁燕争锋,已经持续了三四年,每次都是燕军主动进攻,这一次轮到李跃进攻,试一试燕国的防守能力。
“襄国……”常炜眼神一晃。
这个地方不太吉利,而且是块硬骨头,当年冉闵十万精锐,就是在此地折戟沉沙,受到了悦绾的致命一击,全军覆没。
李跃知他心中所想,“冉闵从哪里摔倒,孤就要华夏从哪里站起,黑云主力北上,燕国必调整部署,襄国与邺城近在咫尺,此地大战,我们优势巨大!”
反过来看,襄国是悬在梁国头顶的刀,不拿掉它,很难攻入幽州。
所以当年冉闵才会死磕此地。
冉闵之所以兵败,一方面是刚愎自用,太迷信自己的武力,另一方面则是粮草不济,不得不寻求决战。
而如今梁国的国力绝非当年冉闵可比,这一场丰收之后,燕国也被甩在了后面。
李跃跟冉闵的对策一样,以攻为守,围城打援,牵制燕国主力,为其他两路创造机会。
“殿下所言甚是,不过此战关系重大,臣以为派一上将出战即可,殿下留在邺城运筹帷幄。”常炜委婉的规劝。
不过正因为这一战关系重大,李跃不得不亲自领兵出战,去面对慕容恪。
其他人只怕不是对手。
也只有李跃能激励三军士气,将黑云军的战力发挥到巅峰。
“令君无需多虑,孤绝非冉闵有勇无谋!”李跃安慰常炜。
“既然如此,请调徐成、张蚝二将随行,再动员河南诸州镇军以为后援。”常炜仿佛一个长辈,在谆谆劝导不听话的晚辈。
此前已经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真到了决战的这一刻,常炜还是不放心。
李跃心中感动,自己微末之时,常炜就对自己另眼相看,暗中协助自己……
“可!”李跃跟冉闵最大的区别就是听人劝。
随即,大战的气息弥漫河北,各路黑云军陆陆续续返回邺城。
战争动员早就做了,将士们都在等着这一刻。 按照他们的想法,就不应该等这么久,当年束州击败慕容儁之后,就应该乘势攻入幽州。
不过当年有当年的形势,周围各大势力虎视眈眈,慕容恪战力犹存,慕容垂手上捏着十万大军,实在没有机会。
如今沉淀了几年,今非昔比。
周围势力都被修理了一顿,没人再敢主动挑衅,府库中粮草足够支撑大战两年。
朝堂上依旧有人反对,赋闲在家的刘启,联合蒋干、缪嵩、刘猗等人进谏:“如今国中百姓安宁,中原复苏近在眼前,只需两三年,国力便可为天下之最,燕国盗贼蜂起,国内失和,全凭慕容恪勉力支撑,只需挡住燕军,两三年后,燕国自乱,殿下何必犯险?”
“两三年后,形势如何,谁人能定,说不定慕容儁、慕容恪励精图治,实力更为强大!”李跃直接拒绝他们。
燕国有矛盾,但还没到亡国的地步。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tgt;read_xia();lt;/scri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