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节(2 / 2)

张三于是笑了,道:“不是……咳咳……是……马氏船业的东家……来拜访了。”

张安世一愣,有些意外,随即皱眉道:“是那个状元公?”

“正是。”

张安世这才颔首,便道:“人在何处?”

张三是从前跟着张安世一路走来的人,在张安世的跟前也比其他下人要随意几分,便如实道:“原本我是不教他进的,这可是芜湖郡王府,岂是闲杂人等想来就来的?殿下您……”

张安世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然后他塞了你一点银子,你就巴巴地请他进去了?”

张三大惊,道:“殿下,可……可不是这样……”

可他语气明显的越来越微弱。

张安世也不多说什么,只笑了笑,便道:“人在何处?” “安排在侧殿。”

张安世点头,便继续往里走。

等进入了侧殿,便见有人起身,忙朝张安世行大礼,正是那马愉。

张安世只是道:“免礼吧,你是晓得本王这个人,不喜……这些虚礼的,怎么……马先生这又是嗅到了什么,突然跑来了。”

马愉微笑,他道:“听闻了一些消息。”

张安世稳稳落座,拿起下人送来的茶盏,施施然地押了一口茶,才道:“说。”

马愉道:“听闻……陛下捉拿了许多的钦犯,这些钦犯还不少,这些人的族人,尽都要流放,且听闻……是流放去新洲?”

张安世顿时将茶盏放下,警惕地看了马愉一眼。

这马愉得到消息的速度倒是很快。

马愉似乎了解了张安世的意图,忙解释道:“殿下勿怪,鄙人只做买卖,朝中的事,不敢干涉,也不敢多问。只是……这经营之道,消息也是最紧要的,很多时候,一个消息,足以让人快人一步,而快人一步……就意味着有利可图……”

张安世倒也认同地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马愉还算是坦诚,所以张安世也没有继续深里去追究,当即又端起了茶盏,边道:“马先生看到了机会?”

“是。”马愉颔首道:“学生打算,马氏船行,将增加新洲至松江口、珠江口、登莱几处港口的航运,货船从以往每月三十一班次,增加至六十二班次,客船从九班次,增加至三十班次。”

张安世不由得笑了,道:“这倒是互惠互利的好事,突然增加了这么多的人力,尤其还有这么多人需要去新洲,你这客船去,保准亏不了。人去了,就不免要多带一些东西去,这货运……也不吃亏,马先生……看来总是能找到挣钱的机会。”

马愉接着道:“这只是次要的,首要的还是能为殿下出出力,否则,一下子这么多的人,想要送去新洲,怕也不易,马氏船业这边增加一些航运,也是为了新洲着想。”

张安世颔首:“不过,本王却以为,这毕竟只是蝇头小利,马先生是做大买卖的人,不至于为这小买卖跑动。说罢,还有什么事,你别误会,本王不是不近人情,只是已习惯了开门见山。”

马愉笑了笑,张安世这句话,还真不是奉承他,马愉这马氏船行,现如今,已算是海船运输业的翘楚,甚至规模,已比之第二、第三的船运商行相加还要大了。

船运可是重资产的行业,每年购船的开支,就是天文数字,而马氏船行资本也是最丰厚的,虽然不如栖霞商行,可它的成长速度,却是教人咋舌。

这一点客运和货运的买卖,马愉这样的人,还真未必看得上眼。

马愉微微一笑道:“殿下知我。”

他顿了顿,接着道:“此番,马某也希望能够往新洲一趟。”

张安世好奇地看着他道:“噢?”

马愉道:“新洲的情况,马某也了解一些,据闻还不错,此番……借着这一次机会,想再实地走一走。”

张安世意味深长地看着马愉:“为何?”

马愉道:“实不相瞒,只一件事,就是希望……马氏船行,打算大举进入新洲。”

张安世道:“是吗?”

他脸上认真了几分,打量着马愉,边道:“马先生,你就说实话吧,新洲那地方……本王一向是一视同仁的,若只是因为……大举进入新洲,想借机讨好本王,教本王给你什么恩惠,这……可不成。”

马愉摇头:“草民是看中了商机,与殿下无涉。”

“商机?”

马愉点头道:“草民此前说过,新洲的情况,草民有一些了解,至少现在得到的讯息是,土地广袤,没有外敌,矿产丰富,如今各处的城镇,也已初具了一些规模。草民一直都想……马氏船行进入西洋等地。” “只是……西洋诸藩国,大多都环境险恶,周边有不少的土人,平日里相互攻伐,因而,诸国对火器和钢铁的需求极大,对于生产和海运的需求虽也不小,可毕竟只是次要的。”

马愉顿了顿,继续道:“新洲不同,新洲安定,且一直进行的是垦荒、开矿,建造、生产为主,且此地,从航运上看,距离西洋诸国更近一些,譬如造船,若是在新洲造船,开辟航线至西洋诸国,供应西洋诸国所需,成本算起来,其实比之大明,也是不相上下。毕竟,矿藏比之大明廉价的多。将来冶炼必为新洲的支柱。”

“何况,新洲眼下可能有利可图,与大明不相上下。可新洲毕竟眼下是不毛之地,未来一旦人口日渐增多,长远来看,今日的投入,可能大明与之相比,也远远不如。毕竟……大明虽是百业兴旺,可毕竟……许多的行业,大抵都已人满为患,竞争不小。而新洲……则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张安世听罢,不由笑起来,道:“所以,你想在新洲提前布局?”

“正是。”马愉道:“草民在大明,一直投入的乃是船运,可单凭船运,可不成,要与其他的船运进行竞争,单凭购船,风险依旧不小,今日马某能筹措资金,大肆购船,可其他的船行,现在也磨刀霍霍,迟早,马氏商行这抢占的先机,是要慢慢淡化的。要对抗诸船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线经营。”

“马某听闻……当初从新洲来,竟有一种铁壳船,曾在松江口岸逗留,乃新洲制造。更听闻,是新洲那边,在设想将蒸汽机,搬至船上,这件事,倒是大大地启发了草民。”

他显得极认真,继续道:“如今,蒸汽机的运用……倒是不少,不少作坊,都借此来替代人力和马力,既然可以用来制车,可以用来取代人力和水力用来纺织,那么……搁在船上……有何不可?甚或将来……或许可以风靡起来。”

“倘若是如此,那么就太可怕了,每年所造新船,需要冶炼多少钢铁?除此之外,如今新政已在即,各省要铺开铁路,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又需多少钢铁?这普天之下,唯有新洲的铁矿挖掘的成本最低廉,品相最好。可若是将矿石运至松江口贩售,运输的费用却是不小。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了满足大明对钢铁的需求,新洲会出现大规模的冶炼,将矿石冶炼成上等的钢铁,运输至松江或者珠江,供应大明所需。”

“除此之外,还有造船,一旦造船所需的钢材大增,那么将来造船的最大成本,可能就是钢材。若是等新洲冶炼了钢铁,运送至大明的船坞制造舰船,这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成本。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就近制造,新洲冶炼了钢铁之后,直接输送至新洲的船坞,制造成船,再交付出去。”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tgt;read_xia();lt;/scri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