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寻压下帽檐,匆匆离开。
忽然,背后却传来几道兴奋呼声:快追,那个就是!
冉寻瞥了一眼自己刚才压帽子的左手。
手背上有枚浅红的小痣。
现在的小报记者真是眼尖敬业。
您好,请问您是冉寻女士吗?您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回国?
在德国受到的歧视与不公是否会桎梏您事业上的发展?
记者一蜂窝地涌了上来,对比不远处的明星站姐们,人数少得可怜,纠缠的劲头却分外不减。
冉寻女士,您对别人称您为德国女艺术家有什么看法?
冉寻口罩下的唇勾了勾,停下步子。
她摘掉帽子,取下口罩,直视面前的长.枪短炮,温声答:
我的评价是。
语气轻柔,内容却格外拉仇恨。
管好自己的事最重要,比如想想中饭该吃什么?
饿肚子很久了吧。毕竟,像尽职尽责的人类伙伴那样始终在机场蹲守,你们也很辛苦。
话外之音明显。
记者们没想到冉寻竟然性格与外貌不符,纷纷瞪着眼,哑口无言。
冉寻微笑着随手从包里取出护照,对准摄像头焦距,晃了一下,很快收回。
证件上的国籍信息清晰可闻,人像端秀昳丽,和本人别无二致。
就像在回答刚才记者们的提问。
记者想再追过去,冉寻已经走出很远了。
身边还多了个人。
那女人个子足有一米七八上下,穿着黑皮衣,身材像是常泡健身馆,回头时眼神更冷。
记者们打怵,不太敢继续再上去纠缠。
琼姐,谢谢你来接。上了沈琼的车,冉寻叹气,不然我就麻烦了。
连声招呼都不打。沈琼将车开出了机场范围,淡淡瞥了她一眼。
她从烟盒里叼了根烟,摸打火机的时候,想起冉寻闻不了烟味。
于是只开口:欢迎回来。
嗯,回来了。冉寻把弄乱的发丝用手梳回耳后。
前车镜里映出一张白皙面颊,浅色瞳孔十分具有记忆点,衬着柔软的半身长深棕卷发,含蓄又外放。 沈琼看得动作微微一顿,但很快就挪开目光。
她问:这几年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冉寻看窗外风景,话音没什么波澜,始终带着笑,就是一直弹,我喜欢嘛,也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