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的孙女爱提问题。有天她见我正读书,就问:“爷爷干吗呢?”我说:“读书!”她又问:“读书干吗?”我说:“写文章!”她再问:“写文章干吗?”我说:“发表!”她继续问:“发表干吗?”我说:“赚钱!”她还问:“赚钱干吗?”我说:“买东西!”
她终于不问了。问题已到最明确的时候,她明白买东西的意义是什么。
而我却犯糊涂了,纠缠于另外一个问题——读书的结果,就是为了买东西吗?如果这样,生活就简单化了——读书也就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么简单的道理了。
从古至今,这条道理概是没有改变的。只是,我们总爱清高地认为:读书,会有更高的精神目的,更伟大的理想和目标。那么,高尚在哪呢?陶冶情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休养的人!学会更多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懂道理的人!掌握更多技能,让自己找到一个好工作!之后呢?好工作无非让人活得更加舒心,有足够的经济来源!
如此,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原始的问题——“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这是北宋皇帝赵恒为让天下才子勤于修学,而在劝学篇里写下的诗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