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出自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明末陈继儒之语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原本,我从小就一直认为这是封建社会欺压妇女的一种道具,是怕妇女们读书之后,会接触一些新事物而不好管治。后来长大了,开始对这些人们所说的封建思想,有一定的辩证认知,对有些话,就有了更深的理悟。或者朋友说我死顽颓废,或者说我宣扬封建遗毒,但我却不得不对这句话的正确性,给予翻案一评。假如一句古话,没有一定的社会哲理,是不可能流传几百年的,也更不可能说到现在。
作为封建社会所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自然有他长期的封建根基的思想。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别说女子,就是男子也极少有机会读上书。中国传统女性的贞操观念,对当今的社会现象,显然是一种深刻的批判。当她们做到夫死不嫁的时候,这种做法虽然是太过分了,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然而,做为一种共同的道德贞操,不管男女,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人性规则要遵守。
因此,古时提倡的“女子无才便是德”表面上看来是在压迫妇女,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是一种保证社会稳定,道德平衡的基石。光从字义上理解“女子无才是德”你会觉得那是不让女人读书,不让女人出类拔萃。然而事实上,它的目的是希望女性同胞们尽可能保持低调生活。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男人们之间的争斗,历来不让女性插手,所以也就有“长舌妇”“枕边风”之说。故而中国一些女强权,比如吕后、慈禧、甚至武则天,都得不到传统思想的好评。
虽然,在中国的皇宫后院出过不少的名后、名妃,但这些人都是以传统和贤德著称。在她们执政期间,都是以尊重男权为先基的。并不具备很大的野心。而不管是从世界的角度还是中国的角度来讲,在古时,以男性为基础的社会里,古代的男人们似乎比现代的男人们,对女性更有一种责任感!试想,在当时“小脚社会”的旧制度下,一个女人除了做些家务和针织之外,中国男人不到外面打拼,这可能吗?至少我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古代,没有让老婆养的男人。因此我们就不能说中国古代的男人对女性不尊重。
反观当今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独立,男人们负担女性的责任反而更少了。如果我们今天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那随时都会受到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的打击。说那是封建,说那是旧思想。可是,当我们抛开单纯的字义之后,抛开封建残余反观这句话,似乎在今天,依然是一句很好的金玉良言。因为我要提倡的,不是让女子回到旧封建制度中,而是让一些所谓的女强人,真正理解一下男女之间的和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