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2 / 2)

灾世求生 缓归矣 2014 字 6个月前

“看看有没有老鼠。”乔奚使唤。

乔远山好笑:“它哪里听得懂。”

“还真说不准,我觉得它越来越聪明了。”乔奚是真这么觉得,不知道是自然的进化还是血的功效,说起来,风餐露宿又在病人堆里几进几出,除了之前在锦澜山庄那一次外,父母再没生过病。她妈那次属于受伤,被快艇砸出来的毛病,严格来说不算生病。她总是忍不住想,是不是常年累月的血在起作用,如果是真的,是不是能奢望,有朝一日,量变引起质变,让父母进入空间,那她做梦都能笑出声。

奚静云对豹猫滤镜深,赞同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老婆女儿都这么说,乔远山当然不会不识相的反驳,他笑眯眯道:“那可太好了。”

一家人齐心协力,搭建好充气帐篷。

乔远山在水盆里洗手:“今天是元旦,不吃里面的方才,我给你们做几个热菜。”在他看来,空间里的饭菜虽然本质上很新鲜,都是一出锅就放进去拿出来还热气腾腾,可总有种隔夜菜的感觉。

难得他起了兴致要做饭,乔奚自然没有不答应:“这里没人,可以做菜。”

乔远山兴致勃勃询问:“想吃什么?”

一路真没亏过嘴,就她们一家三口,还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时之间,还真说不出来,只好说随便。

乔远山抱怨:“知道吗,做饭的最怕吃饭的说这两个字。” 奚静云笑:“行行行,那就来个青椒牛柳,再来个麻辣花甲。”

乔远山看乔奚,乔奚也点了两个容易做的菜。

花一个小时,乔远山做了六菜一汤,越看越寒碜,难得过个节,还不是小节日:“算了,你还是再拿三个硬菜出来吧,凑上十个菜,十全十美。”

乔奚从善如流,加了烤乳猪、佛跳墙、上汤焗龙虾,额外又加了水果拼盘和红糖年糕。

见乔远山眼巴巴看着她,乔奚一乐,拿出一瓶白酒:“过节喝两杯,但是不能多。”

乔远山喜笑颜开:“不多不多,就两杯。”

乔奚打开酒瓶盖,给父母各自倒上,最后是自己:“新的一年,之前觉得时间过得慢,现在倒觉得快了,一晃眼,都第四年了。”

“其实才两年半。”奚静云叹气,“后来慢慢习惯了,这日子也就过得快了,希望能在春节前抵达宁城,找个地方住下,安安稳稳过个春节。”

这一年多来,一直漂泊在路上,不只身体累,心也累了。

乔奚认真道:“会的,离宁城大概还剩下五百公里路,都是陆路,意外少。”

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一顿新年饭,第二天继续出发。

离宁城越来越近,路况慢慢的越来越好,甚至在路上看见了汽车,乔奚找人打听了情况。

这个城市没发生洪涝,地震危害也轻,很多汽车得以保留下来,只是汽油稀缺,极少有人开车,但有。

乔奚便拿出了一辆车,有车方便不说,还能在明面上多放一些物资,光明正大过好日子。

坐在车里的奚静云望着远处的炊烟:“人明显的多了起来。”

乔奚回:“这里距离宁城不到一百公里,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是治安都好上不少,没遇上一个打劫的。”

奚静云面露憧憬和期待:“宁城肯定比这里好。”

乔奚提高速度,希望在天黑之前进入宁城,奈何天公不作美,沙尘暴来了。

十里不同天,东部地区饱受暴雨洪涝,西部地区则是沙尘暴。植被枯死,土地日渐荒漠化,一阵风来,地表面的沙砾尘土随风飞扬,风一强,便形成沙尘暴。

这已经不是乔奚他们第一次遇上沙尘暴,第一次还没把车拿出来,又在村落附近,不敢表演无中生有的魔术,只能跑到村落里避难,一路上吃了不少灰。

这一次坐在车里,乔奚不慌不忙地把车开到路边停下,等待沙尘暴过去,据说短则一个多小时,长则七八个小时。

“时间长了,公路被沙尘掩埋,没法开车,又得耽误时间。”乔远山低声抱怨,“当真是好事多磨。”

“反正没多少路了,耽误不了多久,大不了我们走过去。”胜利在望,乔奚心情不错,拿出一堆棒冰冰激凌甜筒问,“吃哪个?”

两人都没要,年纪大了,不爱吃冰冷的东西。

乔奚自己拿了一个巧克力甜筒,然后拿出一堆水果坚果:“玩会儿手机,很快就过去了。”

外面黄沙漫天,打在车身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里面凉风习习,一家人吃着零食玩着手机。

两个半小时后,沙尘暴过去,外面一片漆黑。

乔奚打开车门下去,发现路面上积累一层沙土,一踩一个脚印,倒有几分像雪了。

“天黑了,路又成了这模样,还是等明天再走,已经到这了,也不差这一天。”奚静云提议。 乔奚点头,拿出帐篷在路边安扎,这里无雨,随处都能休息,省了很多麻烦。

次日天蒙蒙亮,一家人再次出发,刚前进了一个多小时,再次停下。

见对面开来的车停了下来,李成峰喜出望外,端着笑脸上前,在七八步外站定,没再靠近,这年月,人与人之间得保持距离,尤其是陌生人,对谁都好。

乔奚降下车窗,看向李成峰。

李成峰没想到还是个年轻漂亮的女生,愣了一瞬,才想起正经事,他清了清嗓子:“不好意思啊,能不能麻烦你们帮个忙,我们的车因为风沙抛锚了,想请你们帮忙拖下车,不远,就到宁城,三十来公里路,我们给十斤咸鱼。”

乔奚看了看前面的小货箱:“你们跑运输的?”

李成峰笑呵呵道:“是啊,来回倒腾点东西,赚个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