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一位公爵的女儿,伊丽莎白·霍华德嫁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托马斯·博林,估计早年卑微贫困的生活,也很令她难熬。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你妹妹安妮与亨利·珀西勋爵情投意合,可是在沃尔西主教的眼里,博林家是配不上诺森伯兰伯爵家族的。你再看看你舅母的生活,嫁的不理想,连自己的孩子都养活不起,得全部打发出去。玛丽,你的长相随我,模样很好看,但是你的性格太温和了,这一点和安妮太不一样了。”
博林夫人想起了女儿们十几岁时,托马斯·博林出任勃艮第宫廷的大使,赢得了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她是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兄长胡安王子的遗孀)的好感,她邀请他的一位女儿成为她的宫廷中的一员,按理说,应该是玛丽过去,因为她年长。
这是一个机会,勃艮第宫廷是欧洲最时髦、最华丽的宫廷之一,在那里可以接受法语和各种宫廷礼仪教育,所见所闻都是王室人员(皇帝查理五世当时也在舅妈玛格丽特的监护下),对未来嫁人也有诸多好处。
才过了十二岁的安妮就闹着要去,玛丽则完全没有兴趣。也是在勃艮第宫廷,安妮学会了法语读写,法语是通用语言,很快安妮就可以与各国大使们愉快交谈。
安妮长得没有玛丽漂亮,甚至算不得好看,但她见过世面,受过古典文学和艺术的熏陶,接受过很多新思想,使她身上有一种异国的情调,令人印象深刻。
想到这里,博林夫人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在长女的身上:“哪怕去做国王的情妇,大家都是毫不犹豫的,何况是王后。亨利国王喜欢你,如果他要娶你,你父亲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同意,这样不仅能省下一大笔嫁妆钱,还能为你兄弟谋得一个好前程,博林家、霍华德家的所有亲戚都能跟着获益。就是你自己,得到的好处也是最大的,你的儿子出生就是威尔士亲王……”
亨利八世把自己的离婚大事,闹得甚嚣尘上,态度也表现得很坚决;离婚后还会再娶,自然牵动了所有廷臣们的心。博林夫人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只不过要实现的话,并不是现在,而是在安妮的身上实现。
如果不是国王要离婚,似乎博林家也不会生出要让女儿当王后的野心,谁都知道,所有的权力和好处都在国王的手里,要想分得一杯羹,只能去讨好他、迎合他和影响他。
还有什么比一位王后所能得到的利益更多呢!所以对于博林这种正上升的家庭来说,想去试一下搏一下,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权力的游戏是非常残酷的,博林夫人口中所说的白王后,凭着非凡的美貌,嫁给了爱德华四世国王,她的所有亲戚们封爵的封爵、加官的加官,全部都获了益。但是爱德华一死,最后的下场是两位王子在伦敦塔里失踪。
如果不当王后,至少她的两个儿子能活到长大吧?
原著中,安妮·博林苦熬了七年,终于当上了王后,最后不也被砍首?还牵连了他们唯一的儿子乔治。托马斯·博林当初为了奥蒙德伯爵的头衔争破了头,乔治一死,博林家连个继承人都没有,最后一朝失势还不是得还给巴特勒家族。
权力的好处是很诱人,可是代价也很巨大。至少对于她来说,她没有这份野心。
玛丽不能向博林夫人剧透,也理解她的一片苦心,她现在就像那种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旗号的家长,她不会觉得支持女儿成为王后这是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