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2 / 2)

大秦帝师 殷扬 1163 字 5个月前

    周冲深知这些统一措施的重要性,才抓住机会提醒秦王采取行动。

    至于那些读书人的反对,秦王地手段是有点血腥,但那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少了这些拦路石,中国的统一进程会更快,是以周冲并不反对。

    “王上,周冲以为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还要推行牛耕和铁制农具。

    ”周冲接着往下引导,道:“以周冲所见,赵地齐地的农耕技术比起大秦还有很大差距,百姓用的具青铜耕具都不多,有些还是用地石制耕具,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很低。

    这样粗放的农作,百姓哪里能够吃得饱。 ”

    战国后期,牛耕和铁制农具已在使用,主要是秦国最为普遍,其余六国比起秦国就落后太多了。

    顺便说一句,不要小瞧牛耕技术,在当时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就好象我们今天的机械化农业差不多。

    要是在全国推行牛耕铁制农具,可以预见得到粮食的产量会有一个飞跃,老百姓吃上饱饭也就不难了。

    秦王双手互击一下,道:“对,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

    寡人到处去看了看,发现各地地农耕比起我大秦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一定要把大秦的农耕技术推广出去,寡人把话撂到这里,不出三年,全国必然是物产丰饶,老百姓有饭吃,不用再饿肚子了。

    ”

    商鞅变法后秦国奉行的两大国策就是耕和战,是以秦国的农业在当时属于高度发达。

    据历史学家估算,秦始皇统一中国出动了一百万军队,而秦国的总人口才五百万,平均每五个人就要供应一个兵士的粮食,不要说在秦代,就是在中国前些年都难以做到,而秦国硬是做到这一点。

    原因在于秦国有一套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这套体系就是放到现代仍然很先进,这点六国没有,要是把秦国的农业推广到全国,全国要是不富就没道理了。

    想到这种美妙地后果,周冲眼里都冒星星了,来个锦上添花,道:“王上,周冲以为大秦的农业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大秦的水利有关。

    都江堰使得蜀中成天府之国,关中本有凶岁,有了郑国渠关中旱涝皆足……”

    秦王挥手打断周冲说下来,道:“周先生提醒得对,光有了农耕技术,要是没有水利来保障,要是遇到凶岁也没有好收成。

    嗯,就这么办,寡人决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保证百姓耕种,这事就让郑国带领水工去勘测,哪里需要修、哪里适合修,就在哪里修。 ”

    “王上圣明!”众人心悦诚服。

    秦王接着道:“至于用铁农具一事,寡人看可行。

    铁虽好,但不如青铜成熟,大秦的青铜优于天下,大秦的兵器都是用青铜做成的,足以应付局势的需要,没有必要占用这宝贵的铁。

    只是,寡人以及应该加大在冶铁上地投入,以便产出更多地精铁,周先生可有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