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那几万册书里细致搜找,一本一本翻阅,找寻他想要知道的东西。
天光经窗棱雕琢,落进楼阁中笼住他身影,慢慢淌过他手背和手中书页,再一点一点收缩,直至收于窗边一角,斜阳已偏西。
他迈步转过另一侧书架,停住,向上方瞟去,自角落里抽出书,目光微微一滞。
书封上是古体的《通天神树》四个字,再无别的。
书在这里或许几百、几千年无人翻看过,上方尽是尘埃,被他以灵力抹去,翻开——
【天极峰顶,神树接宇、连通九霄,登此通天路者,立地成神……】
这书分在古志一类,其上内容更如怪谈。
上古时,因天外之石降落,此方世界结界出现异动,濒临全界崩塌。有上神为救世降临此界,为能在之后顺利返回,于天极峰顶留下了一条通天路。
岂知世事无常,上神陨落人间,世上却从此留下了通天成神路的传说,若能得机缘由此路登天,便可得上神身份,立地成神。
书中言所谓通天路,其实是一株长在天极峰上的通天神树,枝叶层叠,一路延展至九霄。
但事实上,那天极峰顶,不过方圆半丈,唯见一片荒芜。 书往后翻,又有——
【神玉百枚,其形如叶,点亮通天神树,登天路现世。】
容兆目光蓦地停住。
他凝视着那一行字,久久不动。
自白鹭山中得来的那枚叶状白玉释出乾坤袋,浮于他身前,其上封印解除,丝丝缕缕的仙气溢出。
原来如此——
乌见浒挑起这场两地纷争,是为趁乱入各大宗门搜找收集这样的神玉,他要点亮通天神树,他想走那登天路。
当初在天恩祭的祭台上,他们关于通天成神路的对话仍在耳畔,离开九霄天山那日的山道上,那人望向前方天极峰顶的那个眼神也犹在眼前,在此时此刻,终于都有了答案。
难怪他始终抱着看戏看热闹的心态对待所有,丝毫不在意世间纷乱、谁死谁活,从一开始他就打算撇下一切,独自走上那条成神路。
传闻之事,那人却当了真,并且付诸了行动。
乌见浒当然不是第一人,“战神弃通天成神路,将希望之种撒向人间”,三千年前,早已有人做到过。
或许那位战神集齐了一百枚神玉,又最终放弃,将神玉散落四方大陆。若非白麓山之前的一场地动,他手中这枚也不会至地底深处翻出,被他拾得。
漂浮眼前之物若真正现世,世间风雨,才终将永无宁息之日。
容兆忽然想笑,又觉悲哀,想起当日自己问出的那句“成神了,然后呢”,和那时乌见浒一瞬间的沉默。
乌见浒答不出来,也许等他能答出时,也再无可能告诉自己。
暮色已沉,天边余晖只剩最后一抹,霞光依旧耀目。
走出天音阁,容兆在殿前空旷无人的广场上盘腿坐下,望向远近绵延起伏的群山万壑——烟岚浩渺笼于其上,被晚霞点缀,恍如虚境。
万水千山皆在他眼中,却不进眼底。
所谓良辰美景,怎敌仙宫岱舆、神霄绛阙,令人神往。
从一开始,便注定了最后的结局。
稍晚些时,有侍从上来,低声禀报。
“宗主,羌邑带回的人,到了。”
容兆耷下的眼微抬,眼中只余一片冷沉,吩咐:“传令下去,今夜便动手。”
他亦起身,将所有翻涌的神思尽皆压下,再不去想。
更深夜阑,嘹亮哨鸣划破黑夜阒寂,响彻汴城上方。
凌乱足音伴随哗声四起,城楼上一处接一处燃起火把,映亮半边夜空,也叫他们看清了前方异动。
元巳仙宗大批修士毫无预兆地压境,趁夜攻城。
萧檀闻讯赶到城楼时,两方已交上手——
城门上下各样的灵光大作,火焰冲霄、雷霆惊天,无数修士于其中翻飞、斗法。
更有滔天剑意直冲护城法阵,交织、碰撞,不断吞噬消融,那剑意似能引星动月、颠山倒海,裹着杀意滚滚、四散弥漫,生生将笼罩整座汴城的护城法阵威势压得抬不起头。 萧檀心中大骇,定睛看去,果不其然是那位云泽少君领阵、亲自出手,长剑在他手中,如气吞山河、叱咤风云。
这般气势,便只是看着,已足够叫人心惊。
萧檀心头惴惴,却不知这护城法阵还能撑住几时,当下叫人:“快!去请乌宗主来!”
乌见浒此刻人却在城中至高处的瞭望台上,他从先前起就已出现在此,独自一人,拎着个酒葫芦,迎风而坐,不时抿上一口酒,视线唯一锁定城楼下方那人——看他所向披靡,看他撼天震地。
冰凉酒水入腹,乌见浒忽然觉得,比起所谓乐子,他更喜欢看眼前这样的容兆。
侍从传音来告知萧檀正四处派人寻他,乌见浒没理,在这良夜清风间缓缓阖目,或许还希望这一刻更长久一些。
城楼之上,守城兵卒疲于应对,已有人心生惧意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