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2 / 2)

“这个研究还是值得的。”

当有些人已经开始投入到工作以后,王浩并没有开始做分析,而是继续对自己的疑惑进行提问、讨论。

他和何毅、肖新宇,组里还有另一个,是西京交通大学四十左右的女教授邓小颖。

当王浩不断的提问讨论的时候,肯定会影响到工作进度,邓小颖有些郁闷的说道,“王教授,咱能不能先分析,然后再去仔细研究,你全都弄懂了,也对现在的工作没有帮助啊。”

王浩解释道,“我现在就是为了工作。咱们分到的数据,估计一直做,也要忙上好几天,所以我想找一个好方法能帮助分析快速完成。”

“还能有这种好方法?”邓小颖听的眼前一亮,她看着电脑上显示出来一大堆的数据都感觉很烦躁,要是能有简单的方法再好不过。

何毅疑惑道,“你想找简单方法,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找到吧?”

“那可不一定,我已经有思路了。”

王浩认真说道,“你们先听我说说思路……”

“我是准备设计一个程序,能够对于粒子特性进行划分,如果能够实现对粒子特性的划分,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其他人跟着点头。

王浩道,“其实这些数据看起来很复杂,真正分析也不难,主要思路就是找……”

他开始说了起来。

王浩对于设计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很有经验,即便最初灵感值是‘0’,但他还是有一定思路的,在讲解的过程中,他就发现灵感值上涨速度异常的快。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脑海里出现一大堆的思路想法,有些是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有的就感觉是突然的灵光一闪,仔细想一下,都觉得非常精妙。

这是灵感!

和《教学的馈赠》带来的效果不同,《科研的馈赠》可以增加其他人的灵感,再筛选正确的反馈自己的脑海里。

这种灵感和知识、思路不同,而是感觉很精妙,就好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步步解出来自然是很顺畅的,但突然就能够想到一个公式解决的方法,就感觉直接找到了捷径。

王浩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止是思路异常的清晰,因为有些灵感的涌入,他感觉自己真是个超级天才,想到一个问题就能够想到更加精妙的方法。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王浩沉醉其中不断的说着,等说到了最后一步,才反应过来查看了下任务。

【任务二】

【灵感值:106。】

“!!”

“灵感值够了!”

这时候,其他三个人都非常惊讶的看着王浩,因为他们刚才听到一个非常有针对性的程序设计。

从头到尾,每一步都非常精妙,最后就能直接分析出结论。

他们很认真的跟着在听,但是还有是有些不解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走捷径’的方法。

但是他们却能判断,程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还等什么?

“开始吧,我们来一起做一个程序,我感觉应该不难吧?”

“应该是。”

“王浩,你来分配工作。”何毅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当天四人组一直忙到了晚上九点钟,中途只是吃了个送来的快餐,就一直对着电脑打代码。

第二天早上再继续努力了一个小时,终于把新设计出来的程序调试好。

“开始吧!”

邓小颖都感觉有些激动了,本来以为是很枯燥的工作,结果就变成了设计程序,而且他们只用了几个小时时间就完成了。

何毅把小组分配的数据内容进行了提取,作为输入端文件录入。

随后,程序正式运行。

这个筛选程序并不十分复杂,只用普通的电脑,每一个数据分析大概需要一秒钟时间,但肯定比人工速度快太多了。 即便有些数据并不需要耗费精力,只是看上一眼就知道是什么粒子,但人的反应肯定比不上电脑速度,而且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明显的,好多数据还是仔细分析才知道是什么粒子。

这时候就体现出电脑分析速度了。

程序运行了十几分钟时间,就输出了大量的数据,每一个数据就对应一个粒子,标明了数据属于什么粒子。

这已经足够了。

四人组马上就根据输出的粒子特性,来做其他方面的数据记录、计算,工作量一下子减少了七成以上。

本来每天要工作十个小时,需要四天到五天的工作量,到现在只需要一天就能够完成。

他们也开始耐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实几个人的想法都非常的简单,赶紧完成手里的工作就能休息了。

数据分析工作是有些枯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