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林伯涵脑中灵光一闪,忽然说道,“王院士,超导定律啊!”
“什么?”
“超导定律!你的超导定律,就是研究了一个方法,代入元素就可以计算临界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一样,我们可以研究一个通用的方法,来代入各种情况做分析。”
“我相信,不可能所有的半拓扑都可以做对应的代数表达,却可以总结特例的规律,来塑造一个计算分析方法,找出能够做表达的部分。”
“其他部分也可以根据计算分析方法做分析……”
林伯涵的话让王浩眼前一亮,同时系统也出现了提示——
【任务二,灵感值+11。】
很好!
王浩不由得叹道,“伯涵,你真是天才!”
林伯涵只是笑笑,并不在意王浩的夸奖,实际上,做研究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很天才,总是能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偶尔就能让研究有很大进展。 包括比尔卡尔、罗大勇,还有他自己,当然也包括最核心的王浩。
所以,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说出一个新想法,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他们都已经习惯自己是天才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王浩把路推平了,我他么无路可走了啊!
半拓扑微观形态研究组中,包括林伯涵、比尔卡尔,也包括罗大勇,几个人一起研究的过程中,都已经‘习惯’了自己是个天才。
他们每个人都感觉,总是能冒出一些很好的想法。
当然,他们认为最天才的还是王浩,因为王浩把握住了大方向,对研究的把控能力非常强,就一直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王浩总是给人一种智珠在握、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哪怕他们有了新的想法,王浩也能够第一时间理解,甚至比他们思考的还要透彻。
他们都觉得是因为和‘顶级天才’,也就是王浩一起做研究,才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很天才。
实际上,一切都是《科研的回馈》带来的效果。
《科研的馈赠》确实是很好的能力,到现在来说,《科研的馈赠》效果要比《教学的馈赠》强出不少,发挥的效果也更好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的难度太高、门槛太高。
《教学的馈赠》带来的大多是对知识基础的理解,却不能带来太多的灵感和想法。
《科研的馈赠》则是偏重于灵感内容,而高难度的研究,往往最需要的就是灵感。
不知不觉中,《科研的馈赠》效果也有了提升——
【《科研的馈赠》(等级二),当你和其他人一起专注于某项研究时,你的讲解会提升其他人六倍的灵感获取,同时,其他人对于灵感的正确理解和思考,会百分之百回馈于你。】
【能力提升任务,第二阶段,参与并完成四十种实验研究。】
《科研的馈赠》能力,原来的效果是‘提升四倍灵感获取’,而现在则变成了‘六倍’,效果自然是有了很大的加强。
在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能开启的任务数量也增加了一个,也就是‘任务五’。
‘任务五’,来的刚刚好。
现在系统任务界面已经有了四个任务——
任务一,扬-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难度s+。
任务二,则是半拓扑与代数表达,也就是弱化霍奇猜想,难度s。
任务三,湮灭理论的数学构造,难度s+。
任务四,则是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的构造,难度s。
以上四个任务有两个都是s+级的难度,有两个则是s级的难度,s级的难度的研究是可以完成的,但也需要不短的时间,s+级难度则是很需要时间和运气。
现在能多出一个空白的任务五,也不会在需要建立新任务时,尴尬的发现没有了空缺。
“只是研究的难度都太高了,好在每个人都很天才……”
王浩思考着。
《科研的馈赠》效果确实很不错,但前提是合作对象非常优秀,才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像是一些学者做研究根本没有灵感,别说是增加六倍了,即便是增加六百倍,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在面对跨学科、难度极高的研究时,还是和一些天才一起做研究速度比较快,效果也要比自己闷头做研究好太多了。
这就是合作研究的好处。
当到了最顶级研究的程度时,普通学生就很难再提供灵感类的进展了,因为研究的门槛实在太高,一般的学者都根本弄不懂,达不到研究的门槛。
单单是研究所需要的基础,就可以刷掉大部分学者,更不用说普通学生。
甚至说,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就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懂。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跨越了学科,半拓扑的代数表达包含了拓扑学、代数几何,还有复杂性理论研究,也包括复杂几何学,基础还是原来的半拓扑构造。
如此多的高深学科内容放在一起,偏重于某个方向的研究时,就只有单方向的学者才能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