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节(1 / 2)

如果强湮灭力一直持续,并强度超过一定的界限,就很可能会给原子带来‘不可逆转’的变化。

“湮灭力增强,粒子活跃度增加,同时,内部力场强度增加,原子的性态反倒会更加稳固,也就表现出对外物理性态弱化……”

王浩不止是进行思考,还进行了一定的数学构造工作,也就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构造出强湮灭力给粒子带来的变化。

他只做了简单的描述,随后就找到了海伦和陈蒙檬,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你们遇到的问题,我有了个新想法。”

“强湮灭力给粒子带来的影响,第一表现很可能是原子核、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单单的论证原子核内部,或更微小粒子的变化。”

“另外,粒子性态弱化,很可能和强湮灭力环境下,粒子的稳固构造有关……”

“还有,当粒子稳固到一定阶段,本身也可能关联到强湮灭力,不过这个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并不一定是准确的。”

王浩指导性的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其中有些内容是真实的,有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但对于海伦、陈蒙檬进行的初步研究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之前海伦和陈蒙檬的研究,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但缺少‘性态变化’的过程。

换句话说,她们的论证缺少过程。

现在从原子核、电子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出发,就能够以数学的方式描述并推导出作用过程。

女研究员,投入研究的时候也是很疯狂的。

当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方法,海伦和陈蒙檬日以继日的待在工作间,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记录研究,研究进度也快速提升。

两周后,海伦和陈蒙檬一起把归纳好的研究论文交给了王浩。

王浩花费了两个多小时,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下,也忍不住赞叹起来,“太精彩了!”

“最初论证了强湮灭力作用下,原子核、电子之间的作用变化,甚至推导出,可能会产生磁场特性?”

这一点是王浩没有想到的。

他根本就没有说起叠加力场边缘薄层让物质产生磁场的发现,结果海伦和陈蒙檬竟然依靠论证推导出来了?

陈蒙檬有些期待的问道,“王老师,你觉得我们的结论正确吗?我和海伦讨论了很久,都觉得强湮灭力很可能会让粒子对外产生磁场特性。”

王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朝着两人竖起大拇指。

接下来的论证都是围绕强湮灭力会使得粒子内部稳固、对外性态弱化去论证的。

比如,强湮灭力能够增强强力作用,同时会让质子、中子的结合更加紧密。

比如,稳固粒子对外‘放射性’损耗会降低。

‘放射性’指的不是衰变,而是对外散射的光波,以及一些对外的物理特性。

等等。

王浩把研究论证中的数学内容,从头到尾的梳理了一遍,指出了几个小问题,再让她们回去简单做了一下修改。

之后就可以投稿了。

这一篇论文的名字是个大标题,直接就叫做《强湮灭力》,分开两部分分别作为海伦和陈蒙檬的博士论文。

主体研究论文则直接进行投稿,作者就是海伦和陈蒙檬,她们一起并列一作。 王浩则是通讯作者。

因为是一篇物理理论研究论文,他下意识就要投给《科学》杂志,随后想到了上一次的事情。

《科学》一起发表了两篇暗物质相关的论文,而且两篇论文内容还是截然相反的。

王浩顿时做出决定,直接把《科学》杂志拉入黑名单,把论文投给了《自然》杂志。

《自然》杂志,曾经也有过合作。

至于审稿不审稿之类,因为是学生的论文,王浩倒是觉得正常审稿也可以,毕竟论文也不急着发表,间隔一个月、两个月发表,也是能够接受的。

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家都相信才是真的?来自好友的背刺准备……

《自然》杂志总部,《自然-物理》编辑部。

初晨的阳光从窗外打在电脑屏幕,映射出有些刺眼的白光,照耀在了坎贝尔的脸上。

那张满是皱纹的脸,相比两年前明显苍老了不少。

坎贝尔有些哀愁的叹了口气,用力的揉了揉额头,习惯性的打开了电脑。

两年前,他根本不会这么勤快。

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先要冲一杯咖啡,再看一些杂志新闻,放松一下以后,再去投入到工作中。

现在就不一样了。

过去的两年时间,他担任最普通的审稿编辑,换做其他人也就没关系了,但他曾经是《自然-物理》上一级的编辑,心态完全是不一样的。

所以他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希望能依靠表现重新得到晋升。

上个月,他成功了。

玛格达莱娜-斯基珀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就让他重新担任原来的职位。

《自然-物理》的主编,上一级就只有《自然》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可以认为是《自然-物理》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