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125节(2 / 2)

    要不然,为何要派有点正义感的张永总负责此事呢?

    与此同时,

    皇帝虽然想尽快平息此事,

    但如此重大的事件,还是在朝臣之中引起了许多的反响,旁得不提,京城里多家官员的门口都挂起白布戴孝了,

    弘治皇帝从来就没有这样开罪过大臣。

    最后弄得大家没办法,内阁里,谢迁只能苦涩的说:“有此教训,往后太子殿下要大婚,可要仔细些。”

    “啧。”李东阳给他吓了一大跳,“于乔说的什么胡话。太子殿下娶妻,我们这些为人臣子的难道还能控制不成?”

    谢迁本就是嘴巴大,也不是第一回 了。反正他是被搞怕了。

    “事情闹到这个程度,逼得陛下不得不下此雷霆之旨,眼下事件似乎平息,但之后有何影响还不得而知。”刘健一边在写,一边在说,“最后的这个处置办法,应也是太子殿下所建议的。所以各处清退田亩都被列为皇庄,所得之税用于整军。”

    “刘阁老以为如何?”李东阳询问。

    刘健驻笔想了想,说了四个字,“帝王之术。”

    是了。

    “如此一来,整军之事可成,外戚之患稍缓,而言官、士子……”

    今后也更难有什么有效的反抗了。

    甚至于,因为京城有杀人的氛围,

    所以侧面都让整军之事提速了,原先大家都以为没什么,现在才知道,再仁义的皇帝,到底还是皇帝,碰上了事情也还是会杀人的。

    这之后的几天,朱厚照不再去想这些事,

    他大部分的心思落在了那几个甲级卫身上,那状态,就像失恋的人工作更加努力了一样。

    “殿下,除了振武卫、宣武卫、兴武卫、英武卫这两万两千名士卒以外,经过这二十多日挑选,臣等几人又编选出,金吾前卫、后卫,羽林左卫、右卫四卫,原先他们都是负责巡警京师各门的,这四卫也一共两万两千名。除此外,还有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这原本就是守卫皇城的带刀侍卫,臣建议,府军前卫人员不做大的改动,但仍为甲级卫。”

    朱厚照点了点头,“准。”

    守卫皇城的都是勋贵子弟,精锐是一方面,忠诚也更为重要。不管如何,最好是不要将其等级降为乙级卫,给皇上当贴身护卫的,领得军饷不是最多,说不过去。

    “这样一来,一共也才四万四千名。”

    王越禀告说:“殿下,再编练四卫、韩尚书那边倒是可以解决钱粮。但依照殿下所划定的标准,士兵身体要壮,作战要勇猛,过往当兵的记录要好。这样的……可不好找。”

    朱厚照叹气,计划是一方面,现实又是一方面。他以前看电视剧,觉得人家一开口都是八十万大军、少一点的也是三十万北凉军,真不知道怎么搞出来的。

    “那便先这样吧,标准不能够轻易降低。只要勤加操练,素质也可以提升。空余的一卫编制,作为一种激励吧,弘治十三年时进行全军比武,若有次级卫能够在战斗力方面做出提升,也可以将其列为甲级。直到甲级卫满员后,总数便不做调整,进一个则出一个,否则韩尚书又该叫苦了。”

    一共就只能列十二卫,这已经很多了。除了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这两个名不副实的以外,还有朱厚照自己所领的腾骧左卫。这不能漏掉,否则腾骧左卫的士兵跟着太子反而没好处,那也不好。

    韩文执礼回说:“只要强得是朝廷的军,不是添置享乐用的宫殿,臣就是辛苦,也要为殿下省出银子来。”

    朱厚照听了这话心情宽慰,他做的事,哪怕认同的人不多,多少也还是有的。

    而阶段性目标,他现在是做到了,从太监、商人、勋贵手中挖些钱财,把这八卫精锐给拉扯出来了。虽然过程中,出了一些其他事。这也是没办法的,朝廷那么多的人,总归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这之后则需要一点时间了,整训、启用自己将官,直到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虎贲之师。再之后……等待机会,一击而中。

    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守仁被贬

    京城之中杀得人头滚滚,倒也不是所有人都害怕,其中也有兴奋的。

    这个人叫王守仁。

    弘治十二年的乙未科科举还是照常举行了。

    状元被皇帝授予了一个叫伦文叙的广东人,榜眼叫丰熙,是个瘸子。

    在封建时间,一个瘸子能把榜眼这个位置拿下,可见他的才能是不一般的。

    朱厚照当初初的那到策论的题,也是他答的最好。本来也有人要给他状元,大明朝状元是个瘸子……皇帝觉得不好。

    太子也无所谓,反正将来成就如何,也不在于这个名次。

    学历只是敲门砖嘛。

    王守仁则高中二甲进士第十七名。

    应该是弘治十一年的西北之行影响了他一点,否则名次估计会更加靠前。

    四月时,他被授观政兵部,因为其喜爱军事的特点,朱厚照又通过吏部将他调整为兵部主事。

    待了三个月后,到七月份时他写了一篇奏疏,但上疏之前,先去书院之中找了王鏊。

    如今的书院已经比最早的时候热闹不少了,

    甚至于之前皇太子所说的女子医馆也在京城之中开办了起来,坐馆医生就是谈允贤,她自己又看病,又在书院的女子医学宫中教授医术,每日时间都要拆开分两半用,很辛苦,但是至少比之前那样行医困难要好上许多。

    女子医馆开办后,成了京城里最为特别的一件事情,虽然时人也有说过其不好的,但当家里的女眷生病,一个一个的还是送过去看了。

    毕竟,比起让男大夫望闻问切,还是女大夫方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