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360节(2 / 2)

    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最后的最后,皇后要善良,但是不能只有善良。

    因为这世上坏人不少,皇后这个位置不惦记别人的同时,还要有一些聪明,能搞得定惦记她的人。

    这样说来,这个人选其实很难找。

    想到这里朱厚照把手中的文书打开,封面是大兴夏氏,里面则记录了更为详细的信息……

    其貌窈窕端丽,绝世无双,

    其性温顺善良,娴静高雅。

    朱厚照一眼看不出性格,只能相信这上面写的内容。

    “刘瑾,让大兴夏氏再过来一次。”

    “是。要她进来吗?”刘瑾有些意外,心里暗暗记着,皇帝原是喜欢这一款。

    朱厚照想了想,“进来吧,朕有些话要问她。”

    那夏氏也有些惊诧,她原以为自己顺利过关心里松了一口气,没想到边上的小公公又来和她说再回去。

    这次回去就和刚刚不同了,是皇帝叫她。

    小公公提醒,“夏淑媛进去后,跪下行礼,称一声陛下万岁。”

    夏氏轻轻‘啊’了一声,这个提醒很到位,因为她自己确实因为紧张而忘记了。

    “多谢。”

    “应该的,应该的。”

    这些人里,说不好谁将来就是极贵之躯,他们这些人尽量的不去得罪他们,若能赢些好感则更好。

    夏氏紧着呼吸,心中始终提醒自个儿,下一步动作。

    “民女夏氏,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

    “谢……谢陛下。”

    她的声音清甜,但此时有些颤。

    “不必紧张。朕有几个问题问你,你可识的字?读过什么书么?”

    夏氏不敢撒谎,回说:“民女识的字,但读的书也不多。”

    “你抬起头来。”

    姑娘脸羞而红,似乎能掐出水来一般。

    离得近了,朱厚照看得更清楚,这着实是个美丽的女子,其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全身一袭淡绿色的长裙,更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尘之感。

    “退下吧。”

    许多话,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讲。且太后既已夸赞,有些话也不必讲。

    之后,流程继续。

    不过待到第十六个人时,朱厚照有些玩味的笑,他斜着抬头看了一眼秋云,发现秋云也微微的红脸。

    因为这位姑娘和秋云的模样有几分相似。

    “此人,倒生的美。”

    皇帝含着笑意说话,其实有其他的意味。

    秋云娇嗔又微微惊慌的瞧她一眼,“陛下,这可是外面……”

    朱厚照眼睛一亮,倒是鲜少见她如此,“外面好,外面好……”

    “什么呀,还外面好呢。”

    朱厚照又意味深长的暗指,“啊,那里面好,里面好……”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之幸

    时间来到八月以后,杨廷和的脚步也已经遍及淮安、扬州等地,随行的有少府的一个郎中,名祝应新。按照购粮契约定,皇帝内帑二十万两银子拨予杨廷和,由杨廷和去购买少府青正源粮商的粮食,随后赈济两淮各处盐场灶户。

    二十万这个数字,并非是朱厚照最初的打算,他舍得花钱,只是后来发现并不需要花七八十万两那么多,那便按实际拨银。

    此时京师地界市面上的价格,一石粮食大约需0.4两白银,20万两银子大约可以购得50万石的粮食,约合7500万斤的粮食。这个数量,赈几万人是足够的。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大米消耗量差不多就是2斤左右。

    所以理论上,这笔银子可以让这些灶户吃的很好。兴许10万两也足够。

    但实际上,银两下拨总是会被克扣,不是杨廷和、少府这一层克扣,而是下面的小吏克扣,那么多盐场,那么多人,总不能杨廷和去一个个赐饭,所以还是要依靠那些小吏。只能尽量看得紧一些,减少些这样的损失。

    此外,实物交易同样受许多环境的限制。

    虽然经过这几年朝廷认真的治理下,50万石的粮食,紧急凑些还是可以的。

    但问题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