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795节(2 / 2)

    “陛下所言,微臣已明白了,等微臣赴任以后和韩总兵仔细协商,有了成果再上奏陛下。”

    “可以。”

    好了,王宪也带着满意的答案出去了。

    现如今的大明东征西进,四处彰显武力,虽说他这里没有直接同意,但六万精兵再配战马,有什么不够的?

    实际上,他已经有些期待见到韩十二郎了,这个年轻后生是世袭军户出生,上过陆军学院,在河套、大同和辽东打过仗,每战都有精彩表现。

    主要是在辽东时期当了一卫指挥使表现的比较生猛,他为人所知的是擅长带兵以及骑兵大范围奔袭,辽东在他到了之后各方可安稳太多了。

    现在用他守新疆,想来也是为了这六万人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在哪里发挥呢?

    当然还是哈萨克。

    不过韩十二郎不在京师,他去年底入京已经知道了朝廷要组建军区,接到调令他直接就往西去了,不需朱厚照再多说什么。

    至于新疆军区的六万士兵会从新疆、甘肃、固原和陕西的一众卫所之中精挑细选。

    这个工作不能交给军区总兵,否则他会大量任用自己的人,将、兵结为一体,到底不是好事。

    所以这件事是杨一清在负责,这也是他在新疆之任的最后一件事。

    第八百八十九章 向西,参军!

    正德二十一年开春以后,去年提过的军区组建就如火如荼的正式开始了。

    这一次的组建以选拔和自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军机处已经直接下令,各大军区任何一级不得阻碍军人自愿报名,当然了,这也是有条件的。

    主要的条件就是三条:

    第一,身家清白,有各种犯罪记录或蹲过大狱的直接否决;

    第二,身材魁梧,要求是身高过七尺,无明显身体缺陷。

    第三,参加过各类战争,立过功劳的优先考虑。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点很特别,就是原先不是军人,但身有功名的,只要没有蹲过大狱又身体健康的,那都要接收。

    这几年下来,军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不论是军饷等待遇方面,更重要的是天子对军人的各方面照顾。

    与此同时传统的科举路径还是难如登天。

    两相比较之下,总会有一部分人一方面想要有所建树,另一方面又实在在文官的路上熬不住。

    而现在大明对外用兵不断,多少人出人头地?

    因而想着动这方面心思的人自然也是有的。

    至少陕西举子娄方勇就是其中之一。

    他这个人不喜欢扭扭捏捏的那一套,反倒是豪气干云,他已经二十八岁,从原来的少年天才,到现在的屡次不中,这些年来也是非常不易了。

    自从新疆军区开始从西北各地挑选士兵,他就各方打听消息,想着的就是默默离乡,闯出一番名头再衣锦还乡。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这是正德十三年,天子在鼓励海陆军学院的学员们念出的诗句。

    现在倒是被他拿来当做墓志铭了。

    这日,他骑马出甘肃嘉峪关,准备随同商队一起过哈密,再到吐鲁番,随后一路下到伊犁。

    在内地,官道上遍布驿站,但到了新疆境内,这却不叫驿站,而是叫军台。

    这是朱厚照模仿清朝而设,清朝的疆域范围远胜大明,但却能管理得当,军台起了巨大的作用。

    所谓军台,其实就是传递军事文书的机构。

    新疆这个地方,叫‘天险之国,不患其不能守,而患其不能通’。

    一句话:声息相通至关重要。

    从嘉峪关再往西北,每百里必有一个军台,军台原来直接受新疆总督管辖,但几年时间下来也逐渐具备了内地驿站的职能,过往人员都会在此补充物资或是暂时歇息。

    其实就是一片空地上,几个简单的房屋。

    靠近路边则摆一个商铺,几张桌子,好让行人们喝口热茶。

    娄方勇一坐下来,边上一桌两人就上下打量着他。

    这两人,一个背着用布包着的长长棍子形状的东西,他额头上绑了一圈麻绳。

    另外一个也好记,便是模样很丑,左右脸颊各有两颗黑痣,让人不敢盯着细看。

    大约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是背棍子的人起身过来招呼,

    “这位兄台。”

    娄方勇略戒备的看着他,“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