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白等人进入岭南逛了没有多久,被官府的人请到了县衙去,他们的来意后就被当做官方接待了。不但带他们参观了岭南的商行书院,还带他们去了心心念念的玉米地,木薯地。
驻村的衙役指着已经结穗的玉米和他们介绍玉米的种植方法,告诉他们这个时候要怎么做,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采摘玉米,又怎么样保存等等相关问题。
使者们没有想到岭南竟然如此大方,不但没有防止他们还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做。见惯了有什么都藏着掖着的使者很是不自然,心里也升起了浓浓的敬佩。
“怪不得人家岭南十年就发展的那么好呢,这个大方敞亮的模样,要是我也乐意来这里。人和我分享了那么多东西,我肯定也乐意和大家说。要是所有人都这样,何愁世人不通礼仪呢?”蜀郡来的使者感慨道。
他们蜀郡因为地理原因一直都很闭塞,他觉得岭南的样子很值得他们学习。回去了他一定要给郡守上书才可以!
这一趟他们真的见识了很多,但重心还是放在了粮食上。现在各地人口凋零,想要恢复人口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岭南的这些玉米,木薯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还好往年收购粮税的时候,水稻和玉米都各占了一半,至于木薯种子,现在也快到了成熟的时候。再等上一两个月就能砍了,让他们带回去明年种植。
相比于给崔三的价格,王怀玉给各地使者的价格就实在多了,堪堪和市场价持平,也就是赚了一点点本钱。
没有想到王怀玉竟然如此厚道,各地使者对他的印象更好了,回去大多夸赞了她。
“岭南的这一位郡主是位人杰,若是当官便是封侯拜相也能成。”至于当皇帝没有人敢想。蜀郡的使者如此夸赞道。
李太守听着他的话,升起了不小的好奇心,“岭南那片荒芜的地方,韦家在经营的时候就经常和我抱怨,刁民难以管控,土地贫瘠长不出粮食。怎的,这回你去竟是如此大的改变了?”
“确实是,属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岭南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不说我们蜀郡比不上,便是江南和京都也不过如此。那里的百姓人人穿丝绸,吃干饭,用铁农具,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耕牛,县与县之间竟然是用水泥铺路。是豪横富有的府城,大人可曾见过?”
李太守还是不相信,只当他是夸张。
“好啦,这世上如果真有如此富裕的地方,大概是神仙住的了,岭南那个地无一尺平的地方怎么办。”李太守摆摆手转而问道:“这次去你可把那个什么玉米带了回来?”
“带回来了,不止带回来了,就连玉米的种植方法怎么管理,岭南的衙役也一一告诉我们。还给我们写了一份种植说明。”使者岭南每个百姓都有的玉米种植小册子递给他。
李太守看着册子上事无巨细的种植经验和方法,不禁有些入迷。等他反应过来则是有些震惊,“岭南人竟然如此舍得,把这样的好东西都给我们。”
使者也是点头赞同,“是的,他们非常大方,还和我说,如果我们种植遇到什么难题,可以第一时间去岭南,他们派专家来给我们解决。”
“专家?这是何意?”
“就是专门种植研究玉米的人家,岭南开办了很多书院,还有一所大学,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读书识字,还能通过考试考取衙役当官,或者是到天工大学去做研究。听说这个大学非常厉害,很多新鲜的东西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实则指了指旁边的罐头,橡胶圈等等介绍道。
李太守看得稀奇,不过也只是看个新鲜,转头还是把它放到了库房。有玉米和木薯珍之又重的让有经验的农人去种植。
其他各地的使者也是,拿到种子的第二天纷纷启程赶回家乡,想要赶在春耕之前到达,让玉米赶上第二年的种植。
上天还是有好生之德,经历了几年的旱灾,涝灾和人祸,终于迎来了风调雨顺的日子。
最先种植玉米的淮安府在今年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农人们掰出一个个手臂粗细的玉米棒,在地头就称起重来。
“一千斤,一千斤。这个玉米竟然真的能亩产千斤!”
“老天爷呀!感谢您的大恩大德,感谢你把玉米恩赐给我们,我们能够活下去了。”
“我的老天爷呀!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才给我们啊,我的孩子啊,你为什么不再等等。等等现在就能吃饱肚子了呜呜呜。”
田间地头是百姓们的欢呼声,哭叫声,激动声,过来巡查秋收的淮安王听着都为之动容,在看属官称重的玉米,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得跟农民一样欢快。
“这个玉米果然是好东西,在这样的地里都能亩产千斤,而且浇水施肥也不需要像麦子那样呵护,实在是个皮实好养,产量又高的好作物。但是神物啊!”淮安王感慨。
梁少和也很高兴,不过让他更高兴的还是木薯的产量,前三天他去了地里看了今年丰收的木薯,竟然比玉米还要多上几百斤,只是王怀玉告诫过他,木薯不能当做主粮来使用,大家对他的重视才没有玉米那么重。但一样让百姓很兴奋。
“孩儿恭喜父王得此神物,想来要不到三五年,我们淮安府的人口可以再翻一倍,三五年的休养生息定能创造一个盛世。”梁少和是奉承也是真心的认为。 “粮食高产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还要看上位者如何做。我们是经历过苦难的,知道没有粮食期有多痛苦,所以日后不管是你我为帝,还是子子孙孙,都绝对不能严苛杂税,让百姓活不下去!”淮安王严肃道。
“是!孩儿谨遵父王教诲。”梁少和也坚定的回答。
淮安府种植玉米木薯的时间是除了岭南外最早的府城,而且王华玉给的种子也是其他府城的几倍,几乎两年的时间,淮安府就实现了自给自足,第三年的时候就能够让百姓吃饱,并且上交一定的税粮。
其他府城还在慢慢发展的时候,淮安王府以惊人的速度,休养生息,练兵囤粮。终于在王怀玉三十岁的那一年,再一次动兵。
第157章
战争来得猝不及防,但又好像在预料之中,所以人都知道当下的稳定只是暂时的,只要天下一天还没有统一,就还会有纷争。现在再一次掀起了战火,反倒给人一种果然如此,快要结束了的痛快感。
这一次不同以往的钝刀子割肉,而是以一种摧枯拉朽的速度席卷了大齐各地,以淮安王为主的这一支,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就打下了西部和北部十二个府城。
如果说这些地方,都是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看不上的蛮夷之地,当淮安府兵临太原府的时候,崔家终于感觉到了恐惧。
“果然是狼子野心,这样草莽出身的人要是坐上了皇位,还会有我们这些世家的活路?听说淮安府已经在搞什么书院,把那几个眼皮子浅的人都叫去教学了,还各地用各种方法去收集书籍,假以时日,这天下还有我们世家的位置?”
崔家家主终于看到了淮安王的獠牙,看到他远远不止当皇帝如此简单的野心,他这是还没有当上皇帝呢,就已经想好要怎么对付他们世家了,等他当上了皇帝,那还了得!
“通知卢家那些人,淮安王的情况告诉他们,名其中厉害。他们在和我们角力不愿意合作的话,就让淮安王把我们逐个击破,摧毁世家的传承吧。”
崔氏家主把事情讲的严重,底下人也不由得战战兢兢,被一直培养着的世家嫡子理解他的担忧,给各个姻亲世家都递去信。
顶尖的世家都看得明白,知识的下沉就是在断他们世家的传承,这千百年来他们能掌握话语权,就是因为知识的垄断,不见大齐建朝时建国皇帝就想要打压世家,并且后面几个皇帝也是这样干的。要不是他们是家底蕴深厚,各种礼仪文化上皇帝都要求着他们,哪怕是当官也要他们世家出手。这大齐还真不一定是谁说了算。
但就是这样,大齐的皇帝也在多年的努力下,撕开了世家的一个口子,藏书阁里面藏着的几万册书籍就是最好的证明,更不要说现在那些小官吏不也都是从世家流出来的吗?
崔家开始惶恐,卢家也不遑多让,他们有一个嫡女嫁给了淮安王世子,原本是可以借着这一门姻亲高枕无忧的,但谁能想到这一位嫡女竟然就是带头撬世家墙角的人?
卢婷婷几乎是以世家割裂,才有在梁少和身边打拼的机会,也正是知道他的付出和决心,梁少和才敢把这样重要的事情交给她。他们是相互信任又相互防备的,有感情更多的还是利益纠葛。
卢婷婷看着手下承送上来的文书,有自己这具身体的生身父母,上面写着浓浓的传统是父母的威胁和高高在上,明明是在求着她办事情,却像是一副恩赐的模样。
还有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姐妹们,如今也来攀了关系,真是只能说权势比人不得不低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