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陛下示下!”王七看向赵文。
赵文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朕想让你去南直隶苏州府找一个人。”
“找谁?”王七一脸疑惑,他实在想不明白,究竟要找谁,竟然还要让他亲自出马。
“此人叫吴有性,字又可,是一个郎中。在苏州府吴县那里,应该很有名气。此人现在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至于具体长什么样,朕不太清楚。
此人对朕来说,异常重要。找到之后,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嗯呀要将此人给朕弄到宣镇来。”赵文缓缓说道。
崇祯十五年,大明全境瘟疫横行,遍及大江南北,面积之大,远超以往。
《明史》记载: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五六月间益盛,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这场瘟疫给本就雪上加霜的大明来了一个暴击。 其实从崇祯元年开始,大明各地就有不同程度的疫病,只不过崇祯十五年的那次比较典型,规模也比较大。
崇祯十五年疫病横行的时候,一个叫做吴有性的郎中出现了。
在疫病出现初期,他就告知当地官员,让提前做好准备,可是人微言轻,当地官员根本就不鸟他。
等疫病起来之后,他又亲自诊治病人,潜心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他大胆的提出了“疠气”致病的学说,最后写成《瘟疫论》一书,开创了最早治疗瘟疫的先河,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他还是第一个提出“戴口罩”的郎中,此人的贡献在历史上举足轻重。
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厉害的人,在建奴入关之后,因为不愿意剃发易服,被建奴给砍了脑袋。
现在还没有到达崇祯十五年,那个横行在崇祯十五年疫病赵文也不敢保证就一定不会发生。
而且根据赵文所知,崇祯年间,各种疫病横行不断,陕西、山西、北直隶等等各地,都有疫病的发生。
虽然赵文对城市的环境管控比较严格,可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提前将此人弄到手中再说。
赵文虽然不是医学生,但是后世的赵文也知道一些关于医学的基础知识,赵文觉得,要是将此人弄到手中,再加上自己的知道的东西,说不定会让《瘟疫论》这本书早点出世。
赵文也不是神仙,对于工科的事情他不敢说炉火纯青,但是也了解颇深。可是对于医学,赵文接近于两眼一抹黑。
王七皱了皱眉头,“陛下,就只有这一点讯息吗?有没有画像之类的。这讯息有些简单啊,南直隶人口稠密,要是这样大海捞针的找,会有很大的困难啊。”
“有困难就解决困难,要是不困难的话,朕会把你找来吗?此人对朕,乃至整个天下都至关重要,一定要尽快找到。
至于你们的活动经费,朕会通知财务部,给你们准备好。记住了,在朕攻打南直隶之前,一定要将此人找到。”
赵文看着王七,脸上满是不容置疑。
“臣遵旨!”
见赵文决心已下,王七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领旨。
王七走出皇宫之后,便来到了殿前司衙门中。
殿前司下面有两个镇抚司,分别是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
其中,南镇抚司是监管朝中百官的。他们也仅仅只有监管权力,没有抓捕审讯的权利。
所以,相对于锦衣卫来说,南镇抚司对于百官的威胁还是比较小的。
至于北镇抚司,这个部门则是处理殿前司中的不法事,说白了就是监管南镇抚司的。
赵文派到各地的探子在之前归殿前司管,后来被赵文单独划分了出来,归到军事院管理。
原本赵文想通过在南直隶的探子寻找吴有性,可是想了想又放弃了这个打算。
要是让这些人去寻找吴有性,就会降低他们搜集各种情报的速度。与其这样,还不如重新派遣人手。
王七来到衙门,将主要手下召集了起来,说明了赵文的安排。
第二天一大早,王七抽调了一百余人。
当天下午,他们带上财务部的拨款南下。
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在元宵节最后的热闹当中,新年彻底的过去。 赵文的两个儿子也已经满月,赵文也给他们起好了名字。
李小颖生的叫赵铭泽,海兰珠生的叫赵铭瑞。
过了年之后,赵铭宇也正式开始学习。
赵文专门在皇宫中腾出来一座院子,用来教导自己的儿子。
赵文之前打算建立一个皇家学堂的,可是现在因为只有这一个学生,所以就暂时放下了这个想法。
赵文显得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穿着便服在宣镇转悠。
在正月十八号中午的这一天,赵文正打算出去转悠,还没等他走出皇宫,刘文众就拿着一封从陕西送来的一封奏折急匆匆的来到了御书房。
赵文正在寝宫换衣服,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急忙来到了御书房。
“陛下,出大事了!”
赵文刚刚走进御书房,刘文众还来不及见礼,就急匆匆的迎了上去,一脸焦急的道。
赵文一听这话,急忙追问,“什么事情!”
“陛下,这是在陕西还没有撤离的军队送上来的一封奏折。原本军队的奏折是走军事院的,可是这封奏折上面说的事情和军事无关,所以发到了议政院。陛下,根据奏折上所说,陕西恐怕会有大疫发生!”刘文众拿着奏折,一脸焦虑。
赵文大吃一惊,脸色大变,暗道:“怎么回事,前几天我才让王七去找吴有性,怎么现在陕西就要有大疫发生?如今陕西的官员才开始加派,想要全部派完还需要不少的时间,这个时候陕西发生大疫,恐怕不好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