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天下 第492节(2 / 2)

武道天下 邪影 1974 字 9个月前

    以面如紫玉,剑眉星目,俊美非凡的伍云召为首,率着一万身穿纹着血色夕阳铠甲披风,手持长枪的南阳精卫,直对合肥南城门。

    后方是身穿暗紫色盔甲的十万南阳军,在光线照射下,映射着幽暗血光,状若南阳光彩,气势凶悍血腥,威慑力惊人。

    南阳军左右和后方,则是浩瀚如海的军队,是从历阳郡抽取的三十万正规军和五十万新征数月的新兵,总共八十万之众,号称百万大军,负责离国西北方战场。

    俗语有云:红得发黑,黑得发紫,南阳军以暗紫色调为主,加上其肃穆军威影响和晃眼光线折射,给人种极为血腥森寒的错觉。

    “伍将军率军兵临城下,意欲何为?难道离王已经驳回老夫的要求吗?”

    南阳军抵达时,左孝武已经率军严密戒备,颇为恼怒地沉声质问道,声传十数里,展现出其极为高深的修为境界。

    “明人不说暗话!左城主若是一视同仁,本将军自然无异议。如今,左城主只有两个选择……”

    伍云召眼神凌厉看向数里外墙头的左孝武,朗声说道。顿了下,高声接道:

    “给左城主半个时辰考虑,要么把李唐人手交出来,要么就准备接受我等的攻城!”

    话落,不待左孝武回应,直接便调转马头,退入阵中……

    潮水般涌动的离国大军,动作却毫无停滞。

    漫山遍野的大军,缓缓涌向合肥城,排兵布阵,数以百计的攻城器械,更是不停推向阵前,纷纷瞄准墙头。

    “欺人太甚!实在是欺人太甚,离国当我合肥无人吗?”

    左孝武屹立墙头,气急败坏地怒声呵斥,声传十数里范围,敌我双方尽皆听闻,又高声怒吼道:

    “要战,便战!我庐江男儿,只有战死之人,绝不会屈膝乞生!”

    “好!”

    “战!战!战!”

    合肥墙头及城内,顿时涌起阵喝彩声和搦战声,弥漫半空的铁血煞云,明显凝聚且浓厚许多,这是士气和战意导致。

    铁血煞气,本就是以军队血气为基础,融合士气、战意、杀意、戾气等因素形成。

    “将军……吾王尚无圣谕传达,直接攻城的话,似乎有点……会把左孝武推向李唐一方啊!”

    伍云召率众折返军伍,一位将军迟疑着提醒道,并疑惑看向随军功曹兼军师……长孙凯,来自离国四府之策天府的天策士。

    随军的天策士,除了有某种程度上的监军职责外,也负责提醒和出谋划策,充当军队军师。

    简单点说,天策士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离王的眼线,只是只有建议权,并无指挥权,也不允许僭越和夺权。

    不过,以天策士的特殊身份,绝大部分将军还是会认真听从,不会一意孤行!

    伍云召懒得多解释,却是皱眉应道:“兵贵神速,将在外……自然要随机应变!”

    以伍云召的出身和性格,实在不喜部署指手画脚,多加置疑。但是,不得不承认,离国制度的各种职责交叉,能杜绝许多麻烦,至少那些抢攻、毁谤、污蔑等事,基本不会发生,更能让绝大多数将领和军卒喜欢,有得有失吧。

    “吾王不大可能答应左孝武的封公要求,他还不配!”

    长孙凯迟疑了下,主动向脸露疑色的诸多将领解释道,又分析道:

    “如此一来,左孝武投向李唐的可能性更大。更重要的是,根据我方眼线,左孝武最近与李唐代表接触频繁,却有意无意疏远了我方代表。再加上李唐次子李世民,正率着玄甲精骑和李唐铁骑,全速朝此处赶来,明日便可抵达。如果我方不果断攻城的话,等李唐进入城内,想攻陷更难了。合肥郡城位置极重,不容有失!”

    以长孙凯的身份来历,原本没必要向这些将领解释,这是在向诸将卖好,也是为长孙氏的壮大而努力!

    第0639章 血战强攻

    战场上,兵贵神速,争分夺秒。但是,战场上的时间,又过得很快。

    半个时辰时间,转眼即逝。

    心理激烈斗争,矛盾万分的左孝武,尚未想出解决或拖延之策,时间就已经到了。

    此时,城外的离国大军,还没正式摆好阵型,仅仅较为精锐的南阳军排好阵型,并且把攻城器械推到阵前。

    身穿纹着血色夕阳铠甲披风,手持长枪的南阳精卫,从中裂开,让出条通道,南阳镇将伍云召等将领,拥簇着来到阵前。

    “看来……左城主是打算一条路走到黑了?希望左城主能坚持到李唐来援吧?”

    眼神凌厉看向远处墙头的左孝武,伍云召脸色阴沉,颇为恼怒地沉声说道,眼神却带着点暴戾和兴奋。

    没有战争,哪来的军功?!

    再加上伍氏一族的遭遇,虽然伍云召不想承认,却潜意识地变得有些暴戾嗜血了,或者说,有些偏激。

    “等等……”

    伍云召一言,倒是提醒了左孝武,连忙高声喊道。

    虽然左孝武更偏向李唐,但是,就如伍云召所说,也得他能坚持到李唐援军到来,否则一切休谈了!

    “攻城!”

    伍云召可不管左孝武怎么想,手中长枪划过道亮眼寒芒,沉声喝道。

    “咚、咚、咚……”

    早有准备的战鼓,随之敲响,深深震动着双方军卒的心弦、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