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贝聿铭的魅力(2 / 2)

重启 青铜人头 1102 字 4个月前

因为日占领军司令官寺内寿是由区光所扮演,所以没有用历史资料片,但屠杀镜头和日军在南京中的暴行则完全使用历史资料。那些沙沙发响地影片画面已经开始发黄,这让观众有点不耐烦。但黄昏还是一意孤行使用这些画面。真实的东西比任何虚构还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东西,只要观众耐心地看上几分钟就不得不被震撼。

贝聿铭也不得不被黄昏这一天才般的思维方式所震动。渐渐的。他感觉自己不再是在拍摄影片,而穿越时空来到那座悲惨的人间地狱,用自手中的摄影机不动声色地简单纪录着那一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老贝很明显地老了下去,目光中有着两团阴郁的火苗在燃烧。

另外一部分的画面就是主角黄昏身上发生的故事。这一部分的画面对比度很强。人物、风景、都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有一种十九世纪油画的特点。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黄昏和王茹在一个雪夜提着汽灯去看那些躲藏进工厂的难民。天上下着洁白大雪,地上也是一片雪白,灯发出耀眼的白光。只那群无边无际的难民潮水一样在地上涌动,黑糊糊一片。这一场景让黄昏想起荷兰画家伦伯朗的油画夜行。但却比那副画更宏大。更质地坚硬。

这大概就是大师地魅力,老贝这样的人就算不搞建筑设计,不搞摄影,就算是去画画也会成为顶尖人物。因为他本就是作为大师而被上帝派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黄昏被这副动静结合的图画惊得呆住了。

“好!”他不禁击节叫好。

“好在什么地方?”老贝笑眯眯地问。

“总之感觉倍儿棒。”黄昏也说不说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他不知道,其实不是老贝在故意和他抬杠。贝聿铭是非常欣赏黄昏这个天资横溢的年轻人的,对于这种艺术上的行而上的问题。他一直都在寻找能够交流的同类。

但黄昏却和一般人一样,做出这种不作边际的回复,贝大师的眼神有点黯然了。

“敏锐得很跳蚤一样的年轻人。”这是贝聿铭后来对黄昏的评价。 黄昏知道,自己不露点什么,老贝是会瞧不起自己的。但却不知道怎么将这个话题接下去,只得无奈地回答:“老贝,你也知道,我是个搞文学的,对于电影没什么研究。干脆借今天这个机会,请您指教我一下。”

“好。”老贝沉吟了半天,说:“电影,尤其是黑白影片,东方人的审美趣味和西方有着很大区别。抛开故事不说,单纯从画面上来说。西方人更乐意将电影画面搞成油画类型,真实、细微、逼真。而东方人则更多追求笔墨趣味。就拿中国画来说,就有象形和会意两中方式。象形我们就不用多说了。会意就简单得多,就是一副图画不仅仅是真实风景的复制。而应该加入更多作者主观上的东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黄昏不竟感慨。

水泥长的所有工程都已经完工,虽然毛糙,虽然难看,但确实完成了。

拍速度开始加快。

另外一边,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热血男儿也要杀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