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441节(1 / 2)

给媳妇吃,还能说是拿回家给吃不到九千年蟠桃的三圣母尝尝,明面上还算说的过去。

    给弟子、晚辈吃,那就真犯了忌讳了。

    就算是牛魔王、狮驼王、黑熊精、九头虫和张、葛、许、丘四太尉,都没机会吃到,可见石仲魁还是很谨慎的。

    当然,八个太尉也还没到寿命将尽之时,心里虽然期盼着,却没过于急切。

    加上石仲魁仅仅五百年便把八九玄功修炼到第五层巅峰,是实实在在的太乙金仙大圆满期,自己的实力不弱他们,法宝更是能碾压任何一人。

    就算是八人一起动手,没法攻破八品先天造化莲台的防御,最后必然会被石仲魁用法宝逐一反杀,所以没人敢在他面前咋呼。

    而石仲魁拉拢人的手段也不缺,张、葛、许、丘四太尉不必说,他们自己就是玄门弟子,真论起来,还得喊石仲魁师叔、甚至师叔祖。

    哪里敢违背他的意思。

    狮驼王和黑熊精早已经是他的心腹,九头虫因为石仲魁帮他娶了万圣公主,又命他做官,背叛的可能性极小。

    至于牛魔王,红孩儿三百年前出生后,便做了石仲魁的弟子,又因为和蛋生一样长不大,不仅和蛋生的关系极好,还早已经被蛋生给打服气了。

    即便老牛真背叛,红孩儿和铁扇公主却不一定会跟着他叛逃。

    再说,这三界内,除了西方教之外,真没那个势力比得上阐教、人教和天庭。

    以牛魔王的智慧,西方教除非保他成佛,否则叛教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可以说,御马监早就被石仲魁打造的犹如铁通一样。

    ……

    王熙凤既然发现石仲魁隐隐升起了,哪里还在乎琥珀怼了自己的事,脸色一变立马就讨好起来。

    紧紧搂着石仲魁的胳膊,根本不在乎迎春就坐在石仲魁左边,低声在他耳边嘀咕道,“老爷,妾身等好些年没回太虚幻境,有点想念平儿和其他姐妹了。

    不如趁着老爷今日有闲暇,带妾身和客卿、晴雯回去一趟?”

    别说石仲魁了,迎春、琥珀、客卿、晴雯,甚至就连一向有点娇憨的珍珠,都猜到王熙凤这是在引诱自家相公。

    石仲魁当然没那么老实,虽然在娶了三圣母之后没再纳妾,但这五百年里的头一两百年中,他还算安分。

    可后面两三百年中,心思难免就野了。

    毕竟再漂亮的老婆,相处时间久了,难免会脸盲。

    又没人能管住石仲魁,让他不仅有的是机会勾搭太虚环境里的女人,对方也有心投靠,自然被他得手了不少人。

    可惜别说三圣母了,就连宝钗、迎春和黛玉在纳妾这事上,一向盯得很紧。

    管不住偷吃,却绝对不愿意家中姐妹不断变多。

    而石仲魁再如何偷吃,在家里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只要没增加人数,那就不会分摊走大家的宠爱。

    石仲魁倒是有些妻不如妾,妾不如偷的心思,但仔细想想,太虚环境里的女人虽不是人人都想勾搭自己,但只要自己愿意回去,照样能胡来。

    哪里需要王熙凤唆使。

    再说,即便四个正房夫人装作不知道,自己也得照顾、照顾她们的面子。

    等明天白天自己一个人回去,也能避免被老婆们抱怨。

    迎春见石仲魁没立马答应,心里松了口气,暗道自己不好和王熙凤红脸,难不成还不能找能降服她的人帮忙?

    忙对琥珀使了个眼色。

    琥珀这个当姨娘的,自然比迎春等做太太的更不愿意家中多出姐妹来。

    皱眉思索几秒,立马明白迎春的意思,暗中传音给外面的大丫鬟。

    没一会,就听见屋子外传来丫鬟们对宝钗、黛玉的行礼声。

    石仲魁撇了眼迎春,又回头瞪了传音的琥珀一眼,迎春和琥珀早熟知石仲魁的性格。

    只要不是大事,些许琐事自家相公一向很是宽容。

    王熙凤倒不怕宝钗,反正宝钗虽然厉害,却不会开口伤人。

    可黛玉就不一样了。

    当年还在贾家时,黛玉虽然过得小心谨慎,却也牙尖嘴利。惹急了她,时不时就怼的王熙凤下不了台。

    进了石家后,宝钗要维持大太太威严和大度,迎春头上压着宝钗,性格也不喜欢争,两人对黛玉自然有些纵容。

    等三圣母过门,第一个要防备的就是当过大夫人的宝钗。

    迎春不争不抢,属于拉拢一番就不用担心的角色,过的舒心也没什么权利,心思灵透却只是四夫人的黛玉,自然成了三圣母主动结交的对象。

    以至于黛玉越发活的自由自在,有时候连石仲魁都敢时不时怼几句。

    王熙凤这种不安分的人,在黛玉手里早就吃过好多次亏。

    听到黛玉过来,王熙凤下意识就松开搂着石仲魁胳膊的手,还低头仔细整理身上的衣物,免得被黛玉找麻烦。

    石仲魁哈哈一笑,顿时惹的王熙凤大为不满的伸手在他腰间拧了一下。

    等看到门上全由红蓝宝石组成的门帘,被丫鬟拉起来,就听黛玉开口道,“不是说兰哥儿媳妇家中有急事求上门了吗,老爷为何还能笑的出来?”

    石仲魁一听就知道黛玉这是在找知己麻烦,侧头瞪了一眼挑事的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