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多谢舅父扶持。”一旁的长孙无忌郑重其事的拜谢。
刚刚回来的秦王李世民笑着扶起大舅子,“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拘礼。”
“殿下说的是。”高士廉看着桌上的菜肴,“均是观音婢亲手所烹?”
秦王妃屈膝行礼,“再见舅父,自要尽孝。”
这句话不算过分,长孙晟过世后,是高士廉收留这对兄妹,抚养成人,又将其嫁给了李世民。
“今日小宴,乃是家宴。”
古往今来都没这样的礼节,唐初的皇帝、皇子之间不是以君臣见礼,而是以父子见礼。
李世民也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叙过旧情后,上首的李世民笑问:“辅机,为何不携大郎来?”
长孙无忌苦笑道:“大郎这两日羞于见人……也罢,给他个教训。”
“论起来,那李善论武堪称骁勇,论文侃侃而谈,又有胆气。”高士廉摇头晃脑,“如此少年英杰,殿下轻轻放过?”
李世民端起酒盏,“不过藏头露尾之辈而已,虽有胆气,也有些手段,但遮遮掩掩……”
长孙无忌不动声色的轻声问:“那日见李客师殷勤,莫非是陇西李氏子弟?”
“客师只说此人身世坎坷,倒是没提及父祖辈。”李世民一饮而尽,“玄龄倒是有意举荐此人,不过也要过辅机这一关……还有克明、行恭,对了,还有程知节……”
长孙无忌笑谈几句,看似无意的随口道:“昨日听闻,殿下对此人颇为赏识?”
“嗯?”李世民皱皱眉头,“玄龄提过一句,克明也闲叙时提及,外间如何知晓?”
这次长孙无忌没有开口,因为用不着火上浇油了。
高士廉慢悠悠的端着酒杯饮酒,秦王妃不引人瞩目的微微蹙眉,眼角余光扫了扫兄长。
显然,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判断。
秦王欲夺嫡,府内诸事其他的不敢说,但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这等心腹的言语是绝不会流传出去的。
那么,只能是李善的手笔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直接的判断就是,秦王府子弟能忍得下这口气吗?
当然忍不下,当然会找个机会报仇。
长孙无忌在心里嗤笑,这样的小把戏……只要秦王今日一句话,明日我就找人打断你的腿,就算有李客师出面也拦不住。
长孙氏在隋朝后期一度没落,但在唐初却是实力强劲,除了长孙无忌和其妹秦王妃之外,还有薛国公长孙顺德,清都郡公长孙无傲。
下面还有几十个子侄辈,比如恒山王李承乾的伴读长孙家庆,功曹长孙祥等等,而这些人中,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毕竟李承乾今年才三岁呢。
寄予厚望的长子被李善一顿爆锤,鼻子都被打破,而且还意志消沉,羞于见人……这让长孙无忌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虽然知道房玄龄、杜如晦都有意引荐李善入秦王府,但长孙无忌还是忍不下这口气,他让人打听清楚……李善绝非陇西李氏出身,今日筹谋发难。
只要今日李世民说一句话,长孙无忌出了门就会下令,就算有些才学,但也不过是个平民百姓。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长孙无忌是能比裴世矩做的更狠的,因为后者颇多顾忌,而前者是没有的。
就在李世民眯着眼思索之时,温和的女声传来。
“舅父,今日几道菜还有当年之味吗?”
“依稀可辨。”高士廉笑道:“束手调羹,可惜这几年殿下频频出征。”
李世民摇头道:“承乾殿也不设伙房,今日特例……”
顿了下,李世民苦笑道:“或许再过些时日,府内可设伙房。”
长孙无忌的脸色阴了下来,低声对高士廉解释了几句。
前些日子宫中流传,秦王不满居于承乾殿,因为太极宫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修建的,后宫中只有承乾殿是隋炀帝在位时修建,但偏偏就是承乾殿破损最多。
圣人李渊听信流言,斥责次子李世民,而李建成怂恿李渊在城外修建宫殿……二弟,你不是嫌弃承乾殿嘛,那就搬走呗。
高士廉听的连连摇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李世民只觉得胸闷气短,连饮三杯,熏熏然道:“不意为所长而制!”
长孙无忌和秦王妃都默然无语,征伐天下,李世民的军事才华成为唐朝最锐利的长矛,而天下大抵平定后,李世民的累累军功成了他最令人忌惮之处。
等小宴散后,李世民送走高士廉、长孙无忌,斜斜躺在榻上,“虎落平阳,连一小儿亦敢辱我否?!”
“观音婢放心,明日必为长孙冲出这口气!”
诧异的发现没有回答,李世民直起身茫然四顾,好一会儿后他才看见盛装而来的王妃。
“观音婢,何故如此?”
身着正式礼服,必是盛事,李世民记得,上一次妻子身着盛装还是去年自己抵定中原,统兵归京之日。
“听闻去岁洛阳大战,人言尉迟恭欲反,殿下不以为意,引入卧内,赐以金宝,次日殿下身陷重围,尉迟恭击杀敌将,单骑救主。”
“殿下能容得下尉迟恭,为何忍不下李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