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1 / 2)

朱由榔饮了口葡萄酿道

谢颖苦笑

“地主六成!而且本来该地主承担的税务,也被强加到佃户身上。”

朱由榔愣住,而后大怒,一掷杯盏

“平湖知县找死吗?”

谢颖连忙道

“陛下息怒,臣还没说完呢,其实比起佃租,江浙之地,更严重的是蓄奴成风,仅平湖一县,四家大族,其下族人、家奴竟然占了人口的三成有余,这些奴籍丁口,挂在主家名下,过得比佃农还惨,随便打杀都不必报官,导致一县当中,泰半人口,或为豪族家奴,或为豪族佃户,受主家压迫,官府又与大族勾结,将税务转嫁给其余自耕农,导致自耕农反而过得还不如佃户,一旦受灾,便只得变卖土地,入豪族为奴,如此循环往复。”

“不仅嘉兴,浙江各地,除了杭州周围稍微好些,其余大多如此,臣听说杭州知府顾炎武被参,就是因为带兵抄了一户钱塘县大族的家,结果人家在天启时就有人在朝中做过侍郎,凭借关系,竟是策动都察院那边上告顾炎武。”

“杭州都算好的,起码顾炎武还敢抄家,其余诸多府县,按察使衙门巡查时,就装装门面,其余时间,与崇祯、天启时无有二异。”

朱由榔听到这里,却是平静了下来,重新捡起杯子,用衣服擦了擦。

“朕知道了。”

第10章 内外(下)

除了农业改革外,朱由榔还让中书科派了三个调查组,去调查江南各省的商业发展状况,这是朱由榔除了搞农业改革外的第二大目标。

要让社会进步,除了限制打击旧的阶级,还要扶持新的阶级,直到哪天,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有能力自己和地主集团扳手腕之时,朱由榔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早在肇庆时,朝廷就颁布了大量政策,鼓励海贸、鼓励集资、鼓励通商、鼓励投资实业生产,包括但不限于,减税、支持商业用地并购,以及洋务院以官方身份贷款融资。

而且朱由榔废除了商人子弟不得参加科举的律法,甚至鼓励商人形成行会,和地方府县衙门对话博弈,尤其是面对那些搞纺织、锻铁、陶瓷、海贸等实业,以及可以被称为“资本家”的商人们。

至于会不会害怕以后这些资本家干涉政治,垄断经济,最后架空政权?

笑死,朱由榔只怕他们没出息,不敢做大!

人家荷兰这个时候都已经开始玩股票了,大明士绅还搁着收地租呢。朱由榔做这么多努力,要灭清,要改革,不就是为了推动历史进步吗?否则,如果维持现状,那和满清有多大差距?论搞君主**、维护封建统治,那清朝绝对比大明强多了,还抗什么清?

十七世纪的历史进步方向是什么?资本主义!什么叫垄断?伊里奇同志给垄断资本主义取得别名叫什么?叫帝国主义。

他巴不得哪天一觉醒来,大明资产阶级的革命军直接杀进皇宫,夺了他“封建地主统治集团头子朱由榔”的鸟位!

可问题就是,他们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和盘踞在地方、朝廷,依旧是统治阶级的地主士绅们相比,实在不堪一击,还需要朱由榔万般呵护,细心浇水、施肥。

根据谢颖的汇报,克复江南后,张同敞迅速在浙江、福建开港,设立市舶司,杭州、温州、台州、宁波、福州、泉州相继设港开放,还好三年的海贸新政锻炼出一批精通经济工作的官员,虽然手忙脚乱,倒也能应付过来。

这也是谢颖所要说的调查重点,结果发现,两广、福建等地沿海,农业新政反而推行更加顺畅一些,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当地许多大族,受到政策压力后,都已经开始逐渐转变,将自家财产投入更能盈利的商业和海贸之中,反而对于土地产出没那么执着。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湖广,湖广并不临海,但由于堵胤锡的新政做得相当好,地主们发现自己的利益受损后,与此同时,两广地区的海贸风却刮了过来,湖广地区位于天下之中,交通便利,本就有商业传统,看到南面的两广士绅赚了大钱,不少湖广士绅自发联合集资起来,跑到两广、福建投资。

一度被粤闽商人们称为“潇湘帮”,后来干脆有人挑头,成立了一个潇湘商会,一度占据了不小的商业份额。

尤其后来收复江西时,也不知道是受哪位商业天才指点,潇湘商会第一时间,凭借地理优势,跟着大军后面入赣,目的就是为了江西的陶瓷产业,这可是明朝出口的大头之一。

军山湖对峙之时,除了双方文官武将,恐怕最紧张的就是这些商人了,许多甚至自掏腰包,从湖广收购粮草,转运到江西供应大军,生怕明军打了败仗,你朱由榔丢的只是江山,老子没的可是商品产地啊!

明军拿下江西后,湖广商人们欢呼雀跃,抢先一步进入赣北,收购建立了一大批陶瓷工场。(武备局所开创的分工制,通过佛山冶铁业的传播,已经开始在南方流行。)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这些商人远比那些士绅官僚们忠诚得多,因为士绅靠着手里的土地,转换门庭,最多不过利益受损,而商人们,一旦清军南下,他们立马就会变成待宰的肥羊。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必须要依附于朱由榔这个支持他们的强权,否则不等清兵来,一个知县就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只有哪天,这些人发现朱由榔也无法保护他们,自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甚至渗透到军事、外交等等方面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时。

他们就不能再被称之为商人,而是觉醒为一个,将领导至少此后两百多年生产力变革的——阶级。

也就是说,此时半壁江山的大明,尚在雏形的资本市场中,大概由两广、福建和湖广的商人们三分天下,江西本土的商人们,则开始弄起了原材料市场,毕竟江西既是陶瓷产地,又是茶叶产地,而且还是中草药集散地。反而是理论上更加富庶的浙江、南直,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热气腾腾,显得波澜不惊,除了沿海地区涉足海贸外,其余内地府县,基本无感。

甚至连搞海贸,都未必竞争得过福建人,之前听张同敞汇报,那帮子泉州海商,已经在想着怎么收买沿海大名,撬开日本的通商口岸了,郑氏也有参与。

当然,朱由榔也让张同敞注意,海贸这种事情,不能一味的搞出口,否则就变成拿消费品换贵金属,意义不大,要借此扩大实业规模,东南亚这么多矿产、良田,要让商人们把钱投资出去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同敞此时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再只依靠行政指令来干预市场,而是动用压舱石,大明最大的国家控股资本——大明海贸公司来进行,现在海贸公司可谓是行业标杆,一毫(万分之一)股权都能卖出八百两以上,凡是海贸公司投资的方向,无数海商都会跟风而动。

听到这些好消息,朱由榔才算是又开释了许多,很多努力还是没有白费的,只是这帮江浙地主实在是不开窍,如果不出手整治,早晚要出大问题,说不得自己死后,就会变成“封建势力反扑”的策源地,必须要应对。

朱由榔也不是赶尽杀绝,路也给你让开,只要不继续搞土地兼并,往佃农、家奴身上捞钱,投资实业、投资海贸,朝廷还是很欢迎的嘛。

思来想去,一方面可以继续下政策鼓励,之前肇庆那些措施,更多是行政命令,而非正式的法律,必须要打消人家的顾虑,其实明末的商业资本市场是很活跃的,只是缺乏引导和规模。

另一方面,就像治理河流一样,放开口子,就要堵住其它地方,有胡萝卜,就得有大棒,否则别人只会把你的政策当耳旁风。

铁腕相加、春风拂面,雷霆雨露,就看你怎么选了。

想到这里,朱由榔冷静对谢颖道

“下去让中书科拟个旨意,让枢密院那边出个方案,将原吴王诸部改编为光复后军,再从之前俘虏改造的清兵中抽调出一两万补充进去,整训之后,调离浙江,前往湖广或是两广驻防,或是和中军一起防备江北。浙江……从左军和前军各抽调一两个师,驻防江浙。”

吴王名下那帮子乱糟糟的兵马,和江浙士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干涉也不小,必须调离,以免出乱子。

至于吴王本人,其实本来就没有实权,朱由榔入南京后又将其任命为大宗正,以一个旁支之后(非朱棣直系),总管朱氏皇族事务,算是优待了,自然没啥意见。

只是要安抚住张名振、王翊、张煌言这帮子人就行。

谢颖下去后,赵纪又汇报了关于策反山西姜镶的事情,事实上按照历史,今年年初,姜镶就该起事了,但锦衣卫和对方达成联系后,却希望姜镶能够延迟一二,让明廷这边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