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2 / 2)

医汉 春溪笛晓 1907 字 2个月前

    他就不去了,他得着手研究指南针和千里眼。

    这指针为何能始终准确指出南北?千里眼为何能将远处的事物放大到眼前?

    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镇定自若。

    实际上……

    脑壳痛,脑壳痛。

    第146章

    乘船远行一般漫长而乏味的, 不过有霍善在,还有司马迁这个曾经远行过的人在,一路上倒是热闹得很。

    一行人没事就凑在一起聊沿途风物,不时拿着千里眼看看前头有什么新鲜事物。

    霍善不但爱听司马迁讲旅途见闻, 还是个爱动手的。

    他们中途下船补给时瞧见有人在发豆芽, 霍善就跑过去看了半天,等瞧见人家把一盆滚开的热水哗啦一下泼到那淘洗干净的豆子上, 他眼睛都睁圆了, 追着人家问“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见人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就疑心那么烫的水会把豆子烫死了,肯定发不出豆芽来。

    最后霍去病不得不买了盆热水浇过的豆子带到船上, 免得霍善非要赖在当地等豆子发芽了就走。

    霍善得了盆有可能发成豆芽的豆子, 每天早上都要去看上一眼, 结果在那盆豆子登船的第二天, 居然发芽了!

    瞧着那生命力旺盛的小豆芽,霍善百思不得其解, 马上拿起颗发芽的豆子去问李长生这是为什么。

    满脑子怎么造千里眼的李长生:“……”

    李长生沉吟片刻,耐心地解释道:“五谷的粮种表面很多都裹着一层蜡质, 保护里头的种子不因为酷暑和严寒被破坏, 我们催芽时一般要把粮种放在流水里浸泡很久,帮它把这层蜡质破开、方便它钻出芽来。”

    “这天气想发豆芽的话,水里泡个一天一般也能顺利发芽,有的人用滚开的水去烫应当是想快些破开这层蜡质。”

    霍善听得大为惊奇, 没想到小小的五谷居然会用这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孩子。

    他每天积极地跑去掀开看看豆芽长成啥样了, 给自己的船上旅途多添了一个固定项目。

    就霍善这到处都能找到新乐子的性子, 沿途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更不觉得累, 偶尔碰上驿站周围居民比较多的,他还屁颠屁颠跟着张仲景他们去搞义诊,争取把沿途的患者全给看了,丰富手头的汉代医案库。

    这样还能攒到宝箱,可谓是一举两得!

    因为要给江夏郡那边做好交接准备,所以霍善一行人走得慢些也没人催促。

    只是霍去病陪着走了一小段路,便不能跟着船慢腾腾地走了,而是骑上马直奔江夏郡。

    大司马这个官职相当于旧时的太尉职务,一般是裁决军务以及给皇帝提供军事方面的意见。既然另一位大司马是他舅舅卫青,事务交接起来自然比较方便。

    霍去病这次前往江夏可是要负责统领南方军务的,自然要先赶赴云梦泽了解清楚情况。

    李长生和霍光他们都在,霍去病倒是不担心霍善出什么事。

    倒是霍善得知霍去病要先行一步,忧心忡忡地拉着霍去病叮嘱他不要随便喝野水和生冷食物,实在渴了也不要着急,先生火把水烧开了再喝。

    要知道霍善去了几次南方,每次都能碰上寄生虫患者,所以他担心自己晚到一步他爹就中招了。

    霍去病是接受过霍善好几次寄生虫科普洗脑的,闻言点着头说道:“到了那边我就让底下的士兵操练之余去灭杀一些比较危险的螺类,再看看能不能多挖些井。”

    挖井并不是往有泉眼的地方打个洞就好,井壁还会架设成天然滤网,对于流入井底的活水进行过滤。虽不能保证井水没有一点问题,但也能减少一点祸从口入的可能性。

    霍善听了他爹的安排,马上也点着小脑袋说道:“等我到了江夏也这么办!”

    父子俩相互叮嘱了许多话,霍去病便先行出发了。

    霍善最开始两天还忍不住拿着他那千里眼跑船头看上半天,想瞧瞧他爹走到哪了。后来发现他爹走得贼拉快,早就已经不见踪影,只能郁闷地收起千里眼找别人玩耍去。

    过了几日,霍善就忘记他爹不在身边的难过,又开始活蹦乱跳地跑来跑去,一点都没有晕船的烦恼。

    他空闲下来,还要给已经回到长安的刘据他们写信,兴致勃勃地给刘据他们说起自己沿途的见闻。

    这日傍晚,刘据勤勤恳恳地上完了一天的课程,就听闻霍善给他写信了。

    刘据冷哼了一声,把信放到一边决定晾一晾这个臭小子。

    只是他的目光总不自觉地往那封信上瞟,换衣裳,瞟一眼;温水洗手,瞟一眼;想坐下练会字,还是忍不住瞟一眼。

    想到霍善在外头逍遥快活,刘据又冷冷地哼了一声。

    他在这里晾着那小子的信,那小子也不会知晓的,所以何必……何必为难自己憋着不看!

    刘据心中有了决断,麻溜跑过去拿起信看了起来。

    霍善倒不像刘据想的那么没良心,虽然也在信中讲起自己玩得有多开心,但也不忘和刘据分享自己吃到的新鲜吃食和刚拿到手的新鲜事物。

    比如霍善给他送了一个千里眼,说是他们墨家新做出来的,刘据可以偷偷藏起来,远远观察夫子有没有过来,简直是课前作妖的利器!

    刘据:?????

    说实话,需要远远观察夫子到没到的人,一直都只有霍善那小子吧。

    这家伙也不知是从哪学来的歪理,说是零嘴就是要在夫子眼皮底下吃才刺激,上课就是要说到先生没话讲才是好学生,所以每次过来蹭课都老活跃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苏先生表示这绝对不是他教的)。

    而很愿意透露朋友姓名的霍善几句话就把他出卖了,说是苏轼这人少年时就很皮,偏偏学东西特别快,许多书都是一读就会,所以平时特别爱浪。

    结果苏轼参加考试的时候他拿到题目赫然发现,自己居然想不出那道题目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