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节(2 / 2)

医汉 春溪笛晓 1800 字 2个月前

    这钱,他们掏定了!

    还有人问霍善:“你开的药怎么这么便宜,给我来点贵的。”很显然,这是中唐奢侈成风情况下养出来的不知民间疾苦公子哥儿。

    霍善开药都是尽量找价钱低的,鲜少听到有人主动要找贵药吃。

    他毫不犹豫地给对方改了张药方,开了对症的最贵的方子,亲自去给这位大主顾抓药。

    有人主动送钱,他有什么不乐意的呢!

    赚他这么一大笔药钱完全可以给药铺学徒们发奖金了!

    那人觉得自己抓了今天最贵的一副药,也心满意足地走了。

    皆大欢喜!

    这时已到了朝臣们下衙归家的点,不少文臣武将陆续踏着地上的薄雪从医馆门前经过。

    经过一整天的忙碌,霍善也觉得肚皮空空,便打算出去溜达一下、看能不能找点吃的。

    李凑得知霍善想去外头吃东西,马上欣然响应,表示自己要尽地主之谊请霍善吃点好的。

    两人便在街上遛弯找美食,先是尝了份羊杂,据说是早些年一位叫鉴虚的坏和尚琢磨出来的吃法,用的是羊六腑。

    虽然坏和尚因为在长安行贿被杀了,他带来的这种特色羊杂却在长安留存下来!

    霍善觉得颇为有趣,每捞起一块就和李凑讲讲这应该是五脏六腑中的哪一腑,以及这一腑在人和动物体内一般有何功用。

    李凑:“……”

    还是去吃点别的吧!

    霍善在周围尝了一圈吃的喝的,没有应李凑的邀请与他一同十六王宅,而是决定去医馆住。

    李凑依依不舍地送他回医馆,约好明日再来给他打下手,他觉得看霍善治病怪有意思的。

    他们大唐宗室想出头还是得靠自己,可他又不喜读诗书,不如跟着霍善学医算了!

    霍善无情戳碎他的学医梦:“想当个好医家也是得学医的,大唐医官不都要考试吗!”

    李凑才不管那么多,反正他明天还要来玩。

    两人正在大门口你来我往地话别,就见一青袍文士朝医馆走来。

    第308章

    霍善见有生面孔来医馆, 爽快地挥别李凑,询问来人可是家中有人要看病。

    他观此人身体健朗,应当不是自己生了病,所以才有此一问。

    来人见霍善年纪虽小, 与李凑这样的皇亲贵胄往来却是不卑不亢、轻松自然, 便知这小孩出身必然不凡。

    再听霍善只看一眼就知晓不是他自己要看病,对今日衙署中的传言更是信了几分。

    听闻长安出了个小神医, 不收诊金、只取药钱, 开的药俱都不贵, 效果却是立竿见影的好。听闻他还擅长针法,只几针下去就能叫人身上舒坦许多, 若非怕饿着了这位小神医, 怕是到黄昏排队的人都不会散。

    “在下杜牧, 字牧之。”

    来人率先自我介绍道。

    霍善听得睁圆了眼, 没想到自己这医馆这么快就迎来了苏轼那待结交名单上的第二人。

    时人对医家的态度其实与历朝历代都差不多,平时要是有人凭借着医术幸进, 众人都会对他们不屑一顾,嘲笑他们走旁门左道。

    比如在史书记载中, 太和年间有个叫郑注的官员因为缓解了李昂的风疾而平步青云, 众人提起他时就会说:“哦,是那个靠医术升官的啊。”

    唯有在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医家客客气气。

    杜牧这般主动登门,那肯定是家中有人需要霍善出手救治了。

    果然, 霍善与他互通姓名以后, 就听杜牧说起他母亲身体欠佳的事。

    不消杜牧多说, 霍善就应道:“我与你过去。”

    杜牧出身其实很不错,他祖父杜佑是当过宰相的, 且还是按照大唐高官的惯例干到七十好几。

    唐代那本有名的《通典》就是杜佑领头编纂而成的,乃是古代第一本典章制度专史,归纳了历朝历代的食货、选举、职官、礼乐、边防等等方面的制度。

    到杜佑修完《通典》后拜相,已经是临近七十的年纪了,自然是在相位上干到了七十好几。

    当时白居易正当壮年,还有着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见到朝中全都是些七老八十的人占着位置,忍不住写了首《不致仕》来嘲讽他们这些老家伙。

    开头就是这么一句诗:“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白居易写诗,主打一个直白:咱大唐规定啊,官员七十岁就该退休了,为什么有些贪慕荣华的家伙对此充耳不闻?

    这诗里还有一句“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意思是“这些家伙的寿命都跟朝露和夕阳一样短暂了,居然死抓着名利不放、想方设法为子孙谋划”!

    杜佑的子孙是谁?

    杜佑的子孙是杜牧他爹和杜牧本人。

    杜牧这个当孙子的没有善罢甘休,成名后也借着给好友写墓志铭的机会把元稹、白居易的诗风批判了一番,说他们的诗文“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