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百年大计(2 / 2)

    翁之礼笑着说:“刘阁老容禀,得先跟后面的车厢连上,要不然就把车厢里的列位大人给落下了,呵呵呵。”

    “哦,哦哦哦。”刘理顺忙不迭点头,“有理,甚是有理。”

    几人说话之间,火车头已经顺着铁轨往后滑行了数十步,然后听到嗒的一声,车头和车厢就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到了一起。

    因为有崇祯这穿越者在,车厢连接也直接用上詹氏挂钩。

    当然,崇祯只是画了一个草图,但许多事有灵感就足够。

    大明的能工巧匠其实不在少数,只要你能提供加工草图,就都能给你造出来。

    有了崇祯绘制的草图,翁之礼带着火车厂的几个老工匠,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具体的结构给琢磨出来,所以,现在这个叫翁氏挂钩。

    只是轻轻一碰,车厢就通过翁氏挂钩牢牢连住了火车头。

    在得知了这一点之后,四位阁老和马鸣騄再次啧啧称奇。

    此物属实神奇,只要轻轻一撞居然就能钩住,属实方便。

    崇祯却已经通过走道,来到了火车头的后门,正好看到工人打开了车厢前门,然后一眼就看到坐在车厢内的群臣。

    “嘿,圣上!”群臣纷纷起身涌到车厢的前门。

    火车厂的工人却已经在翁氏挂钩上面垫上木板,又在车厢与车头间拉上多条铁链,很快就搭好了过道桥,两侧甚至还有六道铁链充当护栏。

    崇祯当即穿过过道桥进入到车厢,与群臣相见。

    朱慈烺、四位阁老还有马鸣騄也相继跟了过来。

    这时候,火车头已经再次动起来,而且这次是往前行驶。

    “圣上,首揆,孟阁老……”车厢内的群臣忙不迭的向崇祯等见礼。

    明明只是分开不到片刻,却搞得好像久别重逢,四位阁老也很兴奋。

    尽管他们不懂工业革命,却也能朦朦胧胧的意识到火车的重大意义。

    大明有了火车,两京之间的联系就会更加紧密,江南的财赋就能更快的转运京师,而且损耗也会大大降低,这无疑会大大的降低治理成本。

    作为内阁辅弼,这点起码的政治素养还是有的。

    随着时间推移,火车的行驶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崇祯终于又听到了熟悉的喀嗒声,这是钢轮碾过钢轨的连接处时发出的声响。

    崇祯估计了下,行驶的速度大概30公里每小时。

    按照这个速度,大概需要两个昼夜才能到达南京。

    对于崇祯来说,这个速度简直慢到发指,但是对于群臣来说却已经快到让人害怕,有个年迈的侍郎甚至吓得脸色发白,险些昏过去。

    但是更多的官员兴奋异常,脸上也尽是期待之色。

    没一会,火车就驶出火车厂的内部轨道,上了两京铁路。

    顺便再说一句,道岔机构也是崇祯提供的构想以及草图,然后再经由翁之礼带着火车厂的工匠把它造出来。

    当然,现在的道岔机构完全是人工操作。

    两京铁路为节省运输成本,基本都是沿着运河而修建的,所以驶出火车厂区之后,映入崇祯和群臣眼帘的,便是运河沿岸的风景线。

    然而运河沿岸的风景却谈不上美丽,土地也是大量荒芜。

    马鸣騄唯恐崇祯心下不喜,解释道:“圣上,从北京直到通州段运河两岸的土地,大多都是皇庄,本来是可以佃给无地百姓耕种的,只不过经过多年的战乱,北直人口锐减,流民又大多跑去了江南,所以很招募到流民耕种。”

    “此事朕知道。”崇祯点点头表示他知道。

    “不光是皇庄,整个北直乃至整个北方的土地都没人种。”

    经过多年战乱,北直人口原本就所剩无几,剩下的青壮又大多被建奴强征为练勇、绿营炮兵以及八旗汉军,八里桥战败之后又被明军抓去修筑铁路,所以荒废的不只是皇庄,整个北直几乎都没人种。

    这也是崇祯为什么重视江南及湖广的农业。

    因为三年之内,北方数省的农业生产绝不可能恢复如初,那么这三年内京师及北方数省的粮食就要靠江南及湖广供给。

    所以江南及湖广的粮食生产绝不能出问题。

    要不然大明治下就又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既然话说到这,崇祯就决定择日不如撞日,趁着这个机会在火车上开个办公会议,跟内阁把能决定大明百年国运的土地大计给定下来。

    “诸位卿家,京师以及北方数省的光复也已经有段时间。”

    崇祯的目光从张慎行等阁部大员脸上扫过,又接着说道:“关于北直各府州及北方数省的土地如何处置,似乎也该有个明确的说法了。”

    听到这,众大臣便纷纷从车窗外收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