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步入正轨
回到梁山后,李慕召开了一场全体会议,正式将长空剑派的领导班子搭建起来,明确众人的职能。
李慕自然是掌门人,为长空剑派最高领导,直管门派精英弟子。
阮雄为副掌门兼执法长老,协助李慕管理门派,同时执掌门派赏罚之事。
阮夫人为司务长老,相当于财务总监,执掌门派内务,财货出纳之事。
阮星竹为内门首座,掌管所有内门弟子的选拔升降之事。
许老拳师为外门首座,掌管外门弟子的选拔升降之事。
徐世英为门徒统领,许世豪为副统领,阮雄的五个学徒,与兄弟俩的七个学徒,为门徒教头兼头目。
未来的宋太公,如今的宋大夫宋鲁,为司药长老,执掌门派药房与伤病疗治之事,手下统领一批郎中。
各部长老首座之下,还设有执事长老作为他们的助手。
叶二娘便是阮星竹手下执事长老,阮星竹不在门中时,内门事务便由她管理。
李慕的二徒弟王小二,已经年满十六,修炼九阴神功近三年,一应武功也有了三分火候。
日后也就是积蓄内力,提升功力修为,深化研习武功招式。
是以李慕将他放到阮星竹手下,作为内门大师兄,负责传授内门弟子武功。
如今的内门弟子,也只有阮雄和许家兄弟那些学徒,共计十二人。
现阶段的长空剑派,共计有掌门亲传弟子十六人,内门弟子十二人,门徒一百二十四人。
阮百铭和五个表弟表妹,因为他们跟李慕阮星竹是同辈,不能当做亲传弟子,李慕便将他们定位为精英弟子。
精英弟子直接受掌门和副掌门统领,其他人无权调动。
十六个亲传弟子中,王小二等八名原阮雄学徒,武功修行方面都已入门,自行修炼即可,李慕只需偶尔指点一二,解疑答惑。
他目前需要亲自教导的,也就是虚竹和宋家五兄弟中的三个而已。
宋清年纪太小,连走路都还不稳当,自然没法学武。
宋江已经年满三岁,可以练一练九阴神功的动功,学一些拳脚功夫,加强经脉韧性,扩宽经脉广度,从小就打下牢固根基。
不要以为三岁小孩不能练武,释小龙两岁开始学武,五岁就出道拍电影,那一身武术动作,许多大人都未必打得出来。
内功的话至少得七八岁以上才适合修炼,幼儿的经脉太过脆弱稚嫩,还承载不了真气的运行。
……
这场会议过后,长空剑派算是正式步入发展的正轨,内外两门弟子的招收,也被提上日程。
李慕从一开始的设想,就是尽量收纳孤儿为门下弟子。
因为孤儿无父无母无家,一旦进入门派,自然便会以门派为家,以师长为亲人。
如此从小培养出来的弟子,对门派的忠诚度更有保障。
这个时代无法通过购买仆役丫鬟充作弟子,却有另一条路子——慈幼局。
所谓慈幼局,便是后世的孤儿院(慈幼局是南宋命名,北宋也有类似机构,但不叫这个名字,为方便行文,就直接用慈幼局了)。
古代因贫穷、战乱、自然灾害、甚至是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等因素,主动或被动的“弃养”行为很多,孤儿的数量着实不少。
但与此同时,婴儿遗孤的存亡又是关系到人口增减,王朝兴衰的大事,朝廷不得不重视。
因此,从先秦时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政令,为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称为“恤孤”。
春秋时期,齐国设有“掌孤”官,专门负责给孤儿寻找领养人,并考察监督这些孤儿被领养之后的生活水平。
作为报酬,领养孤儿的人家,可以按照领养人数不同程度免除徭役赋税。
大宋时期,人口增长迅速,总量首次突破一亿。
人口多了之后,养孩子就成为一个难题,很多养不起孩子的人家索性直接“弃养”。
为解决这个社会性难题,“使道路无啼饥之童”,大宋朝廷成立了“慈幼局”,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婴幼儿。
慈幼局是大宋的官办连锁孤儿院,由官府拔款经营,为了方便救治患病的婴幼儿,一般都设在公益医疗机构“施药局”旁边。
慈幼局中有官府雇佣的奶娘,另外还会按月发放钱米绢布,保证孤儿有饭吃,有衣穿。
没有子女的人家,可以到慈幼局领养孤儿。
没人领养的孩子,则会留在慈幼局中一直到成年,之后可以自己决定去留,官府绝不干涉。
宋代蓬勃发展的孤儿院机构,到了元代以后一度衰落,直到明末清初,才重新焕发生机。
这也是为何,李慕在笑傲世界没有这个条件的原因。
之前李慕跟济州知府搞好关系的好处,这就体现了出来。
知道李慕想要收养大量婴幼儿,作为传承自己门派衣钵绝学的弟子,知府自是大力支持。
婴幼儿被收养,府衙的财政就可以省下一大笔支出,这是有利无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