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 / 2)

李志刚骤然惊醒,对杨士奇深施一礼,道:“杨兄心如泰山,稳重无双,是我心性不足,应自罚抄写《大学》。”

杨士奇淡然一笑,拍了三下李志刚的肩膀,轻松地走了。

李志刚回味着:“拍我三下肩膀,莫不是让我抄写三遍《大学》?亏了亏了……”

翰林学士方孝孺最近很是低调,虽然拥有监察内阁的权利,却很少参与内阁事务之中,而是一心扑在了《太祖实录》上。

这一点与朱允炆的心思不谋而合。

朱允炆很清楚,方孝孺乃是学问宗师,是真正的大儒,然而这种大儒,是学术型的,而不是实干型的。

用他研读学问,修订图书,是一件好事,但若是用他治国,那大明天下,恐怕也只能重回周王朝了。

至于翰林侍讲姚广孝,一个古怪的僧人,能与他交流的并不多,除了杨士奇、李志刚与偶尔串门的解缙、夏元吉外,没人会找他。

而此时的姚广孝,并不在翰林院,而是在中军都督府,见证着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一个永载史册,新军制的诞生!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朱棣的杰作:三大营

沙盘之上,大明的步兵、火铳兵、骑兵,分别被漆成黄、黑、红三种颜色,列阵于草原之上。

而在大明军阵的左侧山丘后,则隐藏着一支漆为白色的蒙古骑兵。

陡然之间,白色的蒙古骑兵分散开来,沿山丘一字排开,而山下的大明军阵,并无动静。

骑兵开始出现在山丘之上,然后猛冲而下。

便在此时,大明军阵开始了变化。

最前面黄色的步兵侧身退后,身后黑色的火铳兵便处在了军阵最前列,黑洞洞的炮口盯着前方,三行火铳手分散开来。

火炮、火铳发射。

冲锋中的骑兵倒下了一些,但剩余的骑兵依旧在冲锋。

待白色骑兵距离黑色火铳手还有八十步的时候,火铳手从两翼后退,此时,步兵中的弓弩手行动,漫天的弓弩飞射而下。

白色骑兵又倒下一批。

弓弩手一轮齐射之后,便快速退至两翼,而大明军中的红色骑兵,已冲杀而出,所剩不多的白色骑兵,便倒在了沙盘之上。

沙盘推演,默默无声。

然而对于朱棣、徐辉祖与姚广孝而言,这次推演,便有着万马嘶鸣,刀枪锵铮!

“如何?”

朱棣看向姚广孝,颇有几分豪气地问道。

姚广孝沉重地点了点头,肃然道:“此军阵,天下无双!”

徐辉祖哈哈大笑,快意道:“既如此,我们便开始排演新军阵吧。”

朱棣看着沙盘,目光中闪烁着精芒,道:“是时候了,明日,大教场开训!”

大教场。 朱棣、徐辉祖操练兵马,不断变换阵型,安排骑兵试验冲阵,计算距离与时间,找出军阵应用中的问题,然后不断调整……

三月底,朱棣、徐辉祖正式上书,奏报朱允炆:

新军阵已成!

朱允炆得知消息之后,马上召见朱棣、徐辉祖、姚广孝、宋晟。

“燕王叔,还请仔细讲来。”

朱允炆面色肃然,强压内心的激动。

朱棣起身,以浑厚的声音说道:“皇上,臣练京营,综各类兵种战力,战法之长,意欲改京营为三大营!”

“三大营!”

朱允炆暗暗握着拳头。

威名赫赫的三大营,终于出现在了历史之中,而其缔造者,依旧是朱棣!

朱棣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三大营分设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其中五军营为战斗主力,分中军、左哨军、左掖军、右哨军、右掖军,合计十五万人。三千营以精锐骑兵构成,合计三千人。神机营,即火枪火炮营,设火铳手三千六百人,骑兵一千人,炮兵四百人,合计五千人。”

“京师之中,可不止十五万八千人京军吧?”

朱允炆微微皱眉道。

朱棣笑道:“皇上,臣研读史书,发现前朝总有一战而损国本的旧事。故此,臣与魏国公商议,决定在京军之中,设正、副三大营。正三大营,主对外战争,以靖边疆。副三大营,主京师守备,亦为征战之力。”

“一旦正三大营落败,敌军长驱直入,不至陷京师无军可用,无军可调。京师战力依旧强盛,以护卫我京师安危。”

朱允炆吃惊地看着朱棣。

正、副三大营?

竟然出现了两个三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