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祭酒,国子监以此为推荐,可考虑茹尚书所言问题?”
朱允炆询问道。
杨士奇出班,高声道:“皇上,臣以为《红巾军军歌》振奋人心,不分岁月,几十年前读来让人豪气干云,几十年后依旧如此,这便是其强大所在。”
“不合时宜?只是因为外敌眼下羸弱,然我大明敌人并未消除,瓦剌、鞑靼不容小觑,南方屡有不安,沿海更有倭患难平。以此为大明国歌,可安不忘危,以增忧患,强我民心,军心!”
朱允炆微微点头,看向茹瑺,道:“爱卿以为如何?”
茹瑺见此,也觉有理,便点了点头,答应道:“既如此,那臣愿尊《红巾军军歌》为大明国歌。”
百官见状,不等朱允炆发话,一个个出班,齐声喊道:“臣等愿尊《红巾军军歌》为大明国歌。”
s:
《红巾军军歌》是否真正存在于元末,惊雪也不确定。
但在刘伯温的《烧饼歌》中,确实是可以看到一些《红巾军军歌》的内容,至于该军歌是否为后人作,暂不认真考究。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明国旗:日月旗(三更) 国歌已定!
杨士奇激动不已,李志刚也满脸红光,这一刻,国子监可以永留明史!
礼部尚书陈迪也十分满意,怎么说国子监也是礼部管辖,国子监的光荣,也是礼部的光荣。
剩余的几个国歌方案,按礼还是作了展示,只不过多是奉承之言,太平文章,并无鼓舞人心之用。
因已至中午,朱允炆安排光禄寺,在奉天殿招待百官。
饭后,朱允炆与百官没有休息,直接转入国旗评选。
国旗并非国歌,靠嘴巴说远不如看来得直接。
朱允炆命内侍给三十六幅国旗编了号,一至三十六号,然后对百官道:“国旗乃是我大明神圣旗帜,手持国旗者,当为我大明子民,悬挂国旗之地,当属我大明领地,纵是西出万里,南下远洋,只要挂大明国旗,便可知是我大明之人!”
“朕希望,大明子民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看到国旗,便心中安稳,再无畏惧!国旗应鲜明,为万民所信所认可,应成为大明最鲜明的标志!”
“内侍手持旗帜,从百官中走过,百官仔细查看,给出优、良、平、劣,最终交付内阁,统算出最优中前三国旗方案,再作最后定夺,诸位爱卿可明白?”
百官纷纷应下。
这种民主投票、参与的方式,百官是第一次感受,也十分享受这种感觉。
朱允炆也想独裁,可明代人什么欣赏水平,自己也拿不准,就是拿出伟大的五颗星,对于大明人,未必会认可的啊。
时代不同,也没办法给他们解释星星之火是什么火,只好选择相信这群人的“集体审美”观了。
“第一号国旗,还请评判。”
解缙主持。
内侍双手举着第一号国旗,走官员面前缓缓走过。
魏国公徐辉祖看着眼前的国旗,国旗底色为黄色,右侧书写着“大明”二字,左侧则是一条身穿白云的青蛇。
螣蛇旗。
腾蛇,无足而飞,腾云驾雾,似蛇生双翅。
这种旗帜在军中并不少见,不过用它作为国旗,多少有些不当。
于是,徐辉祖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劣”字,然后交给了拿着托盘的内侍。
待百官看过,评判收敛齐全,解缙等人统算过第一号国旗结果,然后宣布道:“到朝京师文武与地方布政使等,合计官员二百人,第一号国旗得优为五十。第二号国旗,还请评判。”
大明人是充满想象力的,国旗设计更是千奇百怪,一些人喜欢或神兽或龙作为国旗,一些人喜欢用直接的文字,挂个“明”就足够了,还有一些画着古古怪怪的图案,让人很是怀疑是不是道士出品。
但无论是什么国旗方案,都有着一个鲜明的共性,那就是统一使用了黄色。
黄,绝不仅是代表皇家,代表高贵与光明。
在古代,人们喜欢用五行与颜色来表示方位:
五行:金为西,木为东、水为北、火为南、土为中央。
颜色:蓝(青)为东方,赤(红)为南方,白为西方,皂(黑)为北方,黄为中央。
大明为“世界中央”,大明人又是黄皮肤的人,不用黄作为旗帜的颜色之一,如何说得过去? 哪怕是后世国旗,也有黄颜色,其选择也有这些深意在其中。
随着一个个国旗被评出优良,国旗方案已逐渐清晰。
得优一百六十五,位列第三的是一幅飞龙旗,威猛霸气,即彰显大明天命,又寓意大明子民为龙的传人。
得优一百七十二,位列第二的是一幅“明”字旗,只不过“明”字分为“日月”,左侧以红色圆来表示,右侧以红色弯月来表示,可以称作是日月旗。
得优第一百八十九,位列第一的同样是日月旗,只不过这一幅日月旗与“明”字旗两种颜色不同,使用了三种颜色。
以蓝色作为底色,代表青天。
正中间,不偏不倚,是日月重叠形成的黄色圆,意为大明为四方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