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节(2 / 2)

    人家都成灾民了,你还计较男童、女童?

    他们现在的身份,就一个,那就是大明受灾的百姓。

    徐妙锦吃惊地看着朱允炆,又低头看了看是手中的建筑图,沉思稍许,才问道:“皇上哥哥没有说笑吧?”

    “朕不会在这种事上开玩笑,京师初等学院的选址,便安排在国子监周围吧,一应花销,可用皇后名义支出。”

    朱允炆认真地说道。

    马恩慧转头看了一眼朱允炆,没有反对。

    皇后体恤百姓,自己花钱给百姓照顾下孩子,百官再怎么蹦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徐妙锦看着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的朱允炆,不由佩服道:“皇上运筹帷幄,果是不凡。那我这便找王博士寻址,然后再入宫找皇后姐姐要银子。”

    “本后是第一次不待见你啊……”

    马恩慧含笑道。

    徐妙锦嬉笑一番,也没逗留多久,便出了宫。

    数日后,长江北岸。

    李老三看着眼前壮阔的长江,不由心生畏惧,相对涡河而言,眼前的长江之宽广,实属难见。

    “老班头,你说咱们去哪个门?”

    李九拉着自己的儿子走了过来,张望着长江水问道。

    李老三懒得理会李九,这个家伙就是个没主见的,一开始不想去京师,后来想去了,但见大伙都没动静,便怂了。

    等到后来人越多越多,他才去报备。

    “我打听过了,金川门外是大粮仓,听说要储备几百万石粮食呢,我们要不要去那里做工,起码饿不着肚子啊。”

    李九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力劝李老三一起。

    李老三瞥了一眼李九,道:“你怎么打听的?”

    李九愣了下,道:“还能咋打听,不就是问京师三个门,哪个门粮食最多吗?咱老百姓,就怕饿着,粮食在哪里,就往哪里钻。”

    “你属耗子的吧?”

    “是啊。”

    “我……”

    李老三恨不得一脚将李九踢到长江里去,看了看周围,低声说道:“我告诉你,不要去金川门,去东水关,那里才是宝地,相信我。”

    “切,东水关,听这名字就知道挨着水,能有什么好处?”

    李九不愿意。

    李老三颇有几分自信地笑了笑,道:“金川门不挨着水了?你可知道进了东水关,是哪里?”

    “哪里?”

    李九问道。

    李老三低声道:“进了东水关,走不远便是西长安街啊,从西长安街向东,便是东长安街,那里可是朝廷府衙所在,皇宫就在那里,咱们都来京师了,自然要挨皇上近点。”

    李九瞪大眼睛,激动起来,道:“那我们去东水关,挨着皇宫,总不至于被打死。若是得空去一趟城里,呵呵,咱也算是进过京城的人了。”

    “看你说得,官家让我们来是干活的,只要认真干活,没人会打咱。跟着老哥哥走,到了对岸,就说去东水关,可不要跑金川门去,听说那地方到皇宫,十里地呢。”

    “这么远?”

    李九难以置信。

    李老三呵呵笑了笑,憧憬地说道:“东水关商人多啊,商人虽然名声不好,但在官家门口,他们总不会刻薄了我们,走吧,船来了。”

    朝会之上,工部尚书郑赐汇报道:“自三门外居所开建以来,共征调民工三万余人,营造简易居所合计一万间,正在营造之中仍有五千间,耗费国孥八万余两。”

    所谓的简易居所,便是最初始的四合院,围造一个院子,院子里搭建有数十个房屋,房屋构建以能住人、不倒塌为标准,弄几个柱子,打几个木板,围挡起来,院子里放一大水缸,基本也就成了。

    太过简易,所以速度很快。

    这种建筑并不适合长期居住,但多少是可以防雨、防雪、防风。

    没时间去定制个人床具,为了赶进度,工部直接便弄出土堆,堆成炕,铺上稻草,那,这就是睡觉的地方了。

    朱允炆也清楚简易居所的问题,但时间不等人,若是用心营造,等到灾民到了京师,也只能在外面打地铺了。

    “各地灾民入京师有多少,可将报备结果统算出来了?”

    朱允炆询问道。

    户部左侍郎卓敬出班,看了一眼笏板之上的数字,道:“回皇上,凤阳诸地水灾,致使十八万人受灾,各地报备入京灾民,合计有四万六千余人,已入京师灾民为五千三百余人,在长江对岸,等待接运灾民,大致一万八千余人,剩余灾民,将陆续抵达京师。”

    “户部尚书黄子澄不在,那便由你来负责京师灾安置吧,不可欺辱百姓,徇私舞弊,出了问题,朕唯你是问。”

    朱允炆肃然道。

    “臣必用心,以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