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瑺理解这些人的担忧,只不过他们以为自己前来,是想要将他们这些大户也迁移出去,这才有了抵触情绪,看来还需解释清楚……
正当茹瑺想要详说时,杨溥对茹瑺作了个手势,茹瑺便装作有些愠怒,不再发话。
杨溥走出来,对几位老人说道:“朝廷于山西移民,你们可知机会是给谁的?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没错,这是他们活下去的机会,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朝廷最大的机会是给你们的,是为你们着想才想出的移民之策!”
“啊?”
此话一出,别说那些老人,就连茹瑺、丁景福等也目瞪口呆。这个杨溥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又是唱的哪一出?
杨溥严厉地看着这些老人,用低沉而悲悯的声音说道:“你们想过没有,若朝廷再不于山西移民,那不出二十年,你们这些大族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啊。”
“这,这是为何?”
郭有福等人惊慌起来。
杨溥哀叹一声,询问道:“二十年之前,这店头有多少户百姓?”
李勋回想了一番,道:“二十年前,这店头还算是人烟稀少,大致只有五百户。”
杨溥重重地点了点头,看向郭顺:“那眼下这店头有多少户,这位郭里长应十分清楚吧?”
郭顺连忙点头,回道:“有一千三百二十一户。”
杨溥深吸了一口气,感叹不已:“二十年光景,增加了八百多户,那敢问诸位长者,再过二十年,这店头会有多少户?”
郭有福脸色一变,双手盘算一番,简单一加,回了个二千一百户,却被刘五-反驳,说至少三千户。
看着争论的三人,杨溥沉声呵道:“你们说得都不对,不是两千多户,也不是三千户,依我看,再过二十年,这店头只有一百多户,甚至只有几十户!”
“怎么会这样?”
郭有福震惊不已,刘五、李勋也满是怀疑。
杨溥冷漠地看着三人,摇头道:“你们要知道,这店头田地只有那么一点点,以前五百户分这些地,现在一千三百户分这些地,再过上几十年,土地必然无法养活所有人,到那时候,为了土地,为了活下去,你们认为,那些百姓会拿谁要土地?是开山,填湖,还是找你们这些大户要土地?!”
郭有福等人陷入了恐惧之中,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元末大乱,但也听闻过,百姓就是因为没了土地,没了饭吃,才拿起锄头,拿起板砖,造了反,推翻了元朝,杀掉了一批又一批的富户地主,然后……他们成为了新的富户与地主。
眼前之人所说未必是恐吓人心的大话,人口的膨胀是很快的。
天一黑,晚上又没什么娱乐活动,家家户户除了女娲运动,好像也没其他的选择,即没有麻将牌九,也没有露天影院,还点不起蜡烛,不抹黑多造几个娃,还能干嘛?
一家生一个,那绝对会遭遇鄙视,抬不起头来,生两个也只能说你正常,三个还过得去,没五个八个的,都不好意思,这个时代有很多十三姨。
那位也委屈,生得娃多也不能怪我啊,晚上不做点事睡不着,做点事就容易有了,那有啥办法。没有计生办发点配套装备,只能这样过日子了。
至于活不活得下去,那要看造化。
真活不下去了,也是有法子的,比如替地主家放个牛,去寺里当个和尚,出去要个饭,真不行,还可以参加个起义军嘛……
多生多育,养儿防老,子孙满堂,多子多福,这是传统的观念。
正因为如此,这店头很可能会被这些人家给“撑坏”了,到时候吃不起饭的人,一定会跑到自家地里要粮食,不给就会生乱……
如此说来,山西移民当真是皇上为了俺们富户不被这些泥腿子打劫才想出来的政策?
为了未来,我们要配合朝廷,把那些泥腿子都赶走!
第三百九十七章 让有土地的人去移民
想通了其中关节,这群大爷终于转变了态度。
郭有福笑呵呵地对茹瑺表示:“我们都是良民,朝廷的事,自当全力支持。只不过,不知道大人打算在这店头移民多少?”
虽然杨溥忽悠的厉害,但这群人毕竟都不是蠢货,一把年纪了,还是知道人的重要性。
从未来看,店头人口众多,必然会有危险。
但从当下看,如果穷百姓都被迁走了,那剩下这些大户给谁显摆去?家里的几十亩地有些可是在上坡上,一把胡子了去刨土也不合适吧。
总之,移民是有必要的,但得有个度。
茹瑺见问题有了转机,便伸出两根手指,晃了晃:“两成足矣。”
“两成?!”
里长郭顺心头一震。
这个数字不能说多,但也不少了。这意味着一千户百姓里,需要移出去二百户。
茹瑺看着几人脸上不安的表情,严肃地说道:“朝廷虽不强制移民,但你们也需要知道一点。眼下移民还有政策可享,若待数十年后,山西再无立锥之地,那你们想要移民,可也没政策了。”
郭顺犹豫了下,壮着胆子问道:“大人,朝廷文书中说此番移民,儿孙可免费入学堂读书,可是真的?”
茹瑺哈哈笑了起来,与丁景福对视一眼。
丁景福打了包票:“这可是朝廷公文,下发山西各处。食言而肥,朝廷可丢不起这个脸面。”
郭顺嘴角扯了扯,目光游离。
茹瑺见此,面露悲痛:“洪武时期洪洞移民,官府玩弄公文,欺骗百姓,此为地方官吏所为,加上层层瞒报,皇上并不知情。而今皇上体恤万民,不愿百姓再因移民而折损悲号,特此命本官巡抚山西,并命户部调拨大量粮食北上,沿途以驿站为据点,为的就是百姓不挨饿。”
对于洪洞欺民之事,丁景福不能说,说的话很容易被人抓住,扣上一个诽谤朝廷,对朝廷不满的帽子。
但茹瑺说就无所谓了,他是皇帝的代表。
不过纵是如此,丁景福也因此更为敬佩茹瑺,这个人不仅为了山西大局低头,还敢于直视朝廷过去的错误,而不是粉饰太平,文过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