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官员也需要商人投靠,就朱元璋那点死工资,饿死爹娘也未必能养活儿女,不从商人那里捞一笔,全家都得饿肚子。
现在朱允炆提高了待遇,又给了一次发财机会,然后再准备实现官商分离,这种手段没有血腥暴力,平平和和,却深得官心。
解决了这件事之后,朱允炆便返回后宫,召见了郑和。
“钦天监已经选好了日子,九月二十日,大吉。不到三个月了,水师这边没问题吧?”
朱允炆问道。
郑和自信地说道:“皇上,水师经过抗倭战斗,已然十分精通水战,长时间海上航行储备也十分熟悉,随时都可奔赴南洋。”
朱允炆清楚水师当下还处在战备之中,只不过有些精锐轮休了。
“此番下南洋,有几件重要的事需要交代你。”
朱允炆抬了抬手。
双喜与一名内侍站立着,手持卷轴缓缓展开,南洋诸国便显现在舆图之上。
朱允炆走到舆图之前,将手指向旧港宣慰司,道:“这里既然是大明的领地,就不能没有大明的军队。陈祖义不是还活着吗?暂时不要杀掉他,有陈祖义这个隐患在,你们也能更好说服施进卿同意大明驻军于此。”
郑和有些紧张,不安地询问道:“若施进卿不允许大明驻军的话……”
朱允炆看着郑和没有说话。
虽然旧港宣慰司名义上属于大明了,但就目前而言,它还是太过独立了,独立到了一切都可以自己说了算。
这样的情况,还算不上什么“一国-两制”。
要想真正做到“一国-两制”,那必须有军队在那里,军事权大明说了算。
经济与政治权,可以稍微让一让。
至于旧港怎么搞经济,打造什么自由贸易港,让戴着假发的家伙敲锤子,那大明都可以暂时无视。但如果有其他国家想要在这里捣乱,那很抱歉,我们大明要管,军队要管。
若是没有军队在,那就没办法显示主权。
所以,驻军旧港宣慰司势在必行,绝不可再拖延下去。
“施进卿是一个聪明人,他不会做愚蠢的事。”
朱允炆最终给了郑和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但郑和已经听明白了隐含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施进卿不够聪明,那就让他看看愚蠢人的下场。
“驻军多少?”
郑和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朱允炆伸出三根手指,斩钉截铁地说道:“一个卫所的兵力。”
郑和深吸了一口气,一卫有军士五千六百人,而上一次自己下南洋才多少人,这次仅仅驻军就要一卫军士,那下南洋的人员数量将是多少,规模将是何等的庞大?
“皇上,大福船运力有限,若调集过多下南洋,怕会影响沿海防护。”
郑和清楚大明水师的船只力量,若调动万人规模的船队,那水师的力量将会被抽取过大,一旦东海再有倭患,那大明水师可就很难应对。
朱允炆神秘一笑,道:“这件事,朕会给你解决,但还有另一件更重要的事,你务必做好。”
郑和目光变得有些凝重,不知道什么事比驻军还大,肃然点头,承诺道:“臣定不辜负皇上重托。”
朱允炆微微点头,说道:“此番下南洋,驻军为第一要务,然非第一大事,这第一大事,是练兵!”
郑和有些疑惑。
练兵?
大明水师这都打了那么久的海战了,南海干掉那么多海贼,东海干掉那么多倭寇,还去朝-鲜外面的岛屿度了个假,已是百战精锐,怎么还说练兵?
朱允炆严肃起来,解释道:“朕说的练兵,并非是军士,而是船长!换言之,朕希望你借南洋之机,训练出精通海事,善于统筹,应对各种风险的船长!”
现在的大明水师,太过依赖于旗舰,一切指挥作战,往往都是由旗舰来安排,哪怕是敌我交错,船只混杂在一起,军士也会时不时将目光看向旗舰,看看旗舰上的人是跑路了还是在战斗。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陈友谅的大船队给打出心理阴影了,大明的水师都是按照老陈的思路走的,那就是更大、更多,更硬……
这也就导致了大明水师多会选择大编队航行,尤其是历史上的朱棣,将这种大编队升级到了世界奢华版。但是,这种方式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一旦旗舰出了问题,整个船队就很可能土崩瓦解,毫无斗志。
朱允炆需要改变这一切,因为大明水师未来最核心的任务之一,是前往南美洲挖土豆,如此遥远的航程,在后世还时不时会出个沉船事故,何况是在古代……
如果因为旗舰出了问题,到了袋鼠的地方又返航了,那朝廷要损失多少心血。
所以,大明水师必须拥有更多的优秀船长,这些船长即可以编队航行,也可以单独航行,若没有如此能力,土豆就不可能挖出来,花生也吃不着,番薯更是别想了……
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与富余,人口数量就不可能大幅增加。
古代嘛,人口那就是硬实力。
谁人口多,谁拳头大。
当然也有一些软蛋的朝代,但人丁增长本就是封建朝代最重视也是最重要的政绩。
为了一个真正的盛世,让郑和去南美洲挖点土特产是必然的事,但这件事,不可能只让他一个人去办,而是需要很多人,很多船……
“有五十名国子监监生,将随你一起前往南洋,朕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他们人不死,就把他们给朕训练出来。另外,于老船长、军士之中,遴选出一百人,专门学习远航之术,与这些监生一起,组成一百五十名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