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节(2 / 2)

    基地成员的心理建设。

    221基地由于保密原因长期与外界隔绝,虽然明面上的占地面积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辽阔的草原。

    对于221基地的员工来说,他们数年内都只能单调的在两点一线往来,顶多就是能去十八分厂偶尔看看电影。

    这年头的普通人虽然外出没后世那般勤快和便捷,却也不至于长期都要被束缚在某个地点——普通工人逢年过节去乡镇走亲访友还是很常见的。

    这种情况下很多工人还长期与丈夫、妻子或者父母孩子分居两地,甚至一两年打不了一通电话。

    研究人员身上则有着原子弹研发这个“使命”带来的负担,因此基地成员的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问题。

    这种压力虽然不至于让人变成李火旺那么疯狂,但肝火旺却妥妥没跑。

    尤其是基地里的一些青工,隔三差五就会斗嘴打架——不过一般打了没两拳就会被边上的人拉开了,所以倒也没出什么人命。

    根据后世原子城的档案,有30%的职工在221基地都被扣过分甚至记过小过。

    还是那句话。

    一万多人的厂子,其中有大半数工人教育程度不高,注定了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很多问题。

    这种问题不是说靠觉悟或者粮食鱼肉就能解决的,必须要有合适的心理疏导才行。

    过去这段日子徐云一直都把重心放在了技术布局上,倒确实有些忽略了基地职工的心理健康。

    如今想来。

    是不是能想想什么合适的方法,相对有效的疏导一下大家的压力呢?

    比如说集体剃驴毛减压?

    徐云皱着眉头仔细想了想一会儿,发现在这种环境下硬想还是有点难想出头绪。

    于是他便暂时将这件事儿抛到了脑后,准备抽空再仔细想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解决掉周毓麟的第二个问题:

    “毓麟同志,您说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

    “另一个问题啊……”

    周毓麟闻言表情立马严肃了不少,显然这个问题要更加严峻一些,只听他对徐云说道:

    “韩立同志,这个问题就要比法向应力复杂很多了,和辐射传递方程有关。”

    “我们原先对辐射传递方程的推导没有考虑非线性中子的情况,构造出的介质流体力学框架如今已经报废了,这没什么好说的。”

    “但眼下考虑了局部热平衡状态之后,框架构造的基底方程我们却找不到合适的思路。”

    “韩立同志,你在热力学方面的造诣很高,所以今天我想找你来帮个忙,看看能不能给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思路。”

    徐云闻言,下意识微微蹙起了眉头。

    辐射传递方程啊……

    这确实是个原子弹研发过程中的难点。

    早先提及过。

    带电粒子平均自由程远比中子的小。

    在一级近似下,可以把系统中的带电粒子看成随时都处于局部热平衡状态,而考虑中子在较大范围内所进行的质量、动量、能量的输运。

    在非线性状态下,这种输运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就是徐云和陆光达推导出来的非线性中子运输方程。

    与此同时。

    这种非定型的中子Φ值,也会影响到辐射传递方程模型的推导。

    原因很简单。

    热量通过三种方式传递:

    传导、对流、辐射。

    其中的辐射,便是电子、光子及中子等粒子作为媒介来实现热能的转移。

    但是这些粒子的行为更像是耗散或者流出,这些粒子除了运输能量,还带走了一部分动量。

    因此相关方程的推导需要引入很多复杂的参数,甚至还要考虑吸收系数以及散射角度。

    这种框架的构造本就很难了,中子Φ值的加入等于让周毓麟等人又多了个参数要考虑。

    这就像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难度肯定要比二元二次方程更低一些,因为前者在次方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未知数。

    说来也巧。

    周毓麟他们之前解决的分段多项式函数重建以及一维完全气体他其实并不算精通,仅属于大致能猜到解决方式但不太了解的情况——就像很多人知道湍流肯定要涉及ns方程组,但ns方程组的表达式你让他写就写不上来了。

    但考虑了局部热平衡状态之后的架构建立,却恰好是他的熟悉方向。

    因为他当初在成飞工作的时候恰好负责过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过研究框架并不是原子弹,而是为了研究耦bgk分子动理学的一个解。(不是动力学打错了哈,就叫动理学)

    因此他顿了顿,斟酌着说道:

    “毓麟同志,不瞒你说,当年我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候,认识过一位精通热力学的学长,叫做萧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