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认为高优在位时,并没有很好地督促禁军。儿臣既然挑起了这副重担,就一定要为父皇你尽职尽责尽心。”周扬看看杨氏三姐妹。
皇上便道:“爱妃啊,你们先回宫去。”
陈妃娘娘也要走,皇上留住了她。
“为什么会要调整?”
“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便于禁军之间的配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防止内乱!” “防止内乱?”皇上不解了:“难道还有人相对朕不利?”
周扬有自己的考虑,自然要将禁军调教好之后能为自己牢牢掌握,为自己所用:“父皇,不知您想过没有?儿臣并不是说伯父和叔父有什么企图,但是儿臣却不得不这样考虑,就算父皇您要责怪儿臣,但是儿臣为了父皇您,还是要说的。”
“哦!驸马这么说,究竟何为?”
“父皇,不知道您想过没有?雅怀王节制四郡,而雅亲王也是节制四郡,雅安王节制三郡。我大雅国十一郡一府中,父皇所掌管的禁军不过是信德府的二十万人马,父皇有没有想过这种后果?万一谁有歹心,父皇能调动的或许就只有二十万人马。大雅国还有近三十万人马却不在皇上的掌控之中,如果在加上各地的近六万辅军,父皇不觉得危险吗?”
皇上沉思了一会儿,缓缓道:“他们都是朕的兄弟,会对朕不利吗?”
周扬笑道:“父皇,古往今来,为了皇位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得还少吗?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父皇您仁慈、仁爱,可是为了大雅国的万里江山,为了大雅国不再重燃战火,为了大雅国千万百姓的安宁,也为了父皇您江山永固,父皇这样考虑有错吗?就算朝臣说道,而儿臣为了父皇您还是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等儿臣把禁军收归之后,儿臣会放心地交到父皇手里,到那时,儿臣希望父皇能放儿臣一马,不再让儿臣参与朝政,允许儿臣带着雅淑和雅仪两公主乐享清福!”
到那时周扬不再参与朝政,不过是周扬的托辞,他知道一旦自己的权力过大,掌握的军事实力更多,皇上难免会胡思乱想的。所以周扬以退为进,到了那时,自己掌握着所有的禁军,就算皇上让周扬交出兵权,怕也是不可能的了。但周扬知道,只有现在向皇上表白自己,就是为了得到皇上的支持,减少他的戒备之心,毫无防备地大力支持自己,那自己操作起来就顺利多了。
“那不行!”皇上笑道:“驸马,你是朕的驸马,又不是外人。再说了,你也是为朕考虑,朕当然会体谅你的难处和苦心。不参与朝政不可能的,朕安排你做个清闲的官,带着雅淑和雅仪享享清福那是可以的。”
皇位,是不会容别人觊觎的,皇上自然明白。驸马有这样的心思,算是有自知之明的,皇上心中对周扬更加信任了。
“太子一事,你怎么看?”皇上突然问道。
周扬一愣:“太子一事,儿臣不敢妄言。这是父皇您自己心中的大事,儿臣不敢掺言的。”
“朕让你说,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
“关于太子一事,儿臣以为暂时还没到要立的时候。至于原因,儿臣早就说过的。不过,关于大皇子的事情,儿臣以为父皇是时候让他回来了。他是父皇您的儿子,一来可以观察一下,看大皇子是不是已经转变了;二来,就是可以再比较皇子们之间,谁能将父皇您的宏愿贯彻落实下去,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到父皇您认为合适的接班人,那时再立不迟!”
暂时不立太子,对周扬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大皇子回来,几个皇子之间的争储之战就会更加激烈和残酷,他们越是自相残杀,内耗就越严重,这正是周扬需要看到的结局。
不经常上朝的周扬一上朝,就提出了让大皇子回来的看法。
德王的鄙视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对周扬嗤之以鼻,而且冷冷的目光犹如刀剑。就连周王和平王看自己的眼神也不友好了。不过,周扬就是要大皇子回来,所以坚持自己的意见。
佟景急忙拱手道:“不可!大皇子贵为太子时,居然纵容下手刺杀朝臣,明显是冷血残酷。更重要的是,在皇上病重期间,意图谋朝篡位,这种人皇上没有贬为庶民或是发配就很仁慈了。现在将大皇子迎回来,不等于放虎归山吗,必然会留后患的!”
皇上眯着眼没有出声,看着周扬面对佟景和德王,舌战不已。他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观察朝臣之间的关系,掌握着平衡之术。
反对迎大皇子回来的人超乎了周扬的预想,看来德王和佟景没少工作的。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大皇子回来,这太子之位就难保不会易主而花落他家。
今天上朝是皇上要求的,周扬是个聪明人,而且这幕后推手正是自己。既然做通了皇上的工作,那么自己只要据理力争就行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皇上有个首肯的借口,迎大皇子回来,其实也是皇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