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皇帝召见刘鄩,但是刘鄩却不去,这让那些大将以及一些守卫黄河一线的包括在河北一带靠近太行山的几个仅存的州的长官都很担心。对于大梁的信心严重不足。
当时,要是刘鄩的真的不跟着大梁朱友贞混了,那么在大梁基本上找不出来人取代刘鄩,虽然名臣宿将还有些,但是在能力上和刘鄩没法比,而且当时的大梁能够依仗的老臣也不多了,很多都病死了,或者不得志抑郁死了。
所以要是当时刘鄩走了,估计瞬间引起的连锁反应,能让尚有实力一战的大梁立刻重伤甚至分崩离析。
不过幸好,刘鄩还是铭记朱温的恩德的,最终老老实实的进京,但是朱友贞干事不地道,先是贬职,后来听信谗言直接毒死了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而在经历了连续的惨败之后,刘鄩态度不明朗的时候,很多人心里也都不坚定了,朱友贞派了一支禁军去驻扎在杨刘,但是这支军队却反叛了。虽然最终被扑灭,但是人心动摇由此可见。
而且还有一件事,当时河东军进攻邢州,朱友贞又派了一个人去支援,而邢州城内的人见朝廷的援军来了。很高兴啊,但是这一支军队来了却不进城,而是直接奔着李存勖的军营而去。 “难道他们要直接袭击河东的军营?”或许邢州城内的守军和百姓这样想过。但是事实却是,这一支军队还没打仗,直接就投降了河东。
**月间,李存勖率领大军开始平定河北几个余下的州郡,第一个投降的就是相州的张筠,这个人,就是上面我们说的,新上任的昭德军节度使。昭德军就是分了魏博天雄军成立的新的军镇。
张筠投降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河东的大军到了邢州城下,对上面喊道:“相州已经投降了,你们邢州孤城一座!速度来降吧!”
邢州城的守军一听说相州投降了,心里也顿时紧张了,我只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投降这个事,因为不光彩,所以一般情况下投降都是有心理压力的,但是有人开头之后,那就简单多了。
再加上河东方面的劝说诱惑,最终邢州也投降了。当初朱温拼死拼活打出来的地盘,现在就都送回去了,还这么简单,不战而降。
下面就更简单的多了,还有两个州,一个是沧州一个是贝州。沧州没啥说的,河东的大军一到,当地的节度使直接就跑了,后来还是城里的的小将出面,投降了河东军,至此在河北大梁还有一块地方,那就是贝州。
贝州,到了现在已经被围困了一年多,贝州的刺史比较有骨气,不投降,甚至到了城中却吃得没穿的时候,还是不投降。
但是这能不能说,贝州都是忠臣良士呢?其实当时贝州的那些领导们也想过出城投降,特别是河北几乎全部被河东占领之后。
但是他们又分析道:“河东军已经围困我们一年多了,给他们造成了不少的损失,按照习惯,现在我们投降也是被他们杀了报仇,要是撑下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他们这个分析十分精准,按照河东的习惯,可以说当时很多军队都有这样的习惯,投降要趁早,要是打起来了。双方有了损失,而且局势比较明朗的时候投降,那绝对是自己找死。
后来因为贝州的刺史还想着投降或许会有一线生机,所以就像投降换条活命,但是却被城里的士卒杀死了。
这些士卒这个时候,一个个都是精神百倍,他们期待奇迹的出现,或许朝廷派了援兵、或许河东兵被契丹牵制,突然撤了呢?
但是一直到了最终,到了城里撑不下去的时候,那时候城里面能吃的都吃的,甚至能吃的人也都吃得差不多了。就算是不投降,在城里也是一个死。
所以这些士卒最终还是决定投降,但是他们有个条件,那就是他们要穿着盔甲和兵器投降出去投降,他们害怕被杀。
当时河东方面负责谈判的,立刻就同意了,让他们穿着盔甲和带着武器,全副武装,只要是出城就行。
但是数千名守军出来的时候,却立刻就被河东军包围了,然后围歼而死。结局在五代算是称得上悲壮了。
贝州投降之后,在河北,大梁唯一的一个据点黎阳,但是一个小小的黎阳已经不能对大局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了。
河北之地至此全部被李存勖收入囊中,大梁的腹地变成了前线,此时的朱友贞有点不知所措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