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他测绘,他就和宋朝派来的几个精通佛法的少年一起以学术交流的名义来到了南唐,这几个精通佛法的少年也被李煜奉为上宾,樊若水在长江两岸跑来跑去自然是没人敢管他,经过长时间的测算和考察,最终樊若水敲定了建造浮桥的方式和地点。
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派遣潘美等人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在陆地上,让曹彬带着大军从北面直线进攻南唐,而又给吴越打个招呼,让吴越从东面进攻南唐,三路大军齐聚,南唐有被包围的风险。
但是此时的李煜却是有了点英雄气概,他听说赵匡胤派兵来打他之后,他就对他的那些大臣们说道:“赵匡胤要是敢来,我就披挂上阵和他亲自决战,与宋军死战,保全社稷江山。”
但是李煜也就是这么说说而已,这要是打仗,这家伙真是靠不住。
不久他听说吴越王也牵扯进来了,就给吴越王写了封信:“唇亡齿寒,我完了,对你也没啥好处。”
但是吴越王却是根本不理他,因为此时的吴越王已经下定决心臣服赵匡胤了,他看得出来宋朝统一全国已经是不可阻挡之势了,不能硬抗只能投降妥协。
不久曹彬大军杀到了长江边上,击败了南唐方面的阻击军队,然后准备在采石矶一带搭架浮桥度过长江。
一开始李煜和他的大臣们觉得这长江就没听说过谁能搭成浮桥,你赵匡胤也不行。
于是也就没当回事,就等着赵匡胤被困在长江北岸,而在金陵城内还是该干啥干啥,没有动员全国军队,也没有组织军队加强沿江防御。
但是赵匡胤在樊若水的帮助下,很快就搭好了浮桥,宋军恍如是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金陵城下。
而此时吴越国的军队也开到了常州润州一带,也准备直插金陵。
看着城外突然出现的宋军,李煜心里不淡定了,此时在城中包括拉壮丁的也不过是才两万余人,这些人想要击败宋军,很难。
而更让李煜烦闷的是在金陵城内他根本找不到能够担当守卫大任的将领,最终把这件事交给了皇甫继勋,这个人就是之前被柴荣俘虏拒不投降的皇甫晖,皇甫晖的名气给了皇甫继勋一个闪亮亮到光环,李煜觉得皇甫晖是个人才,他的儿子应该也是个人才,所以就把金陵的守卫工作交给了皇甫晖,但是实际上,皇甫晖却是一个草包,要胆量没胆量,要能力没能力,他接管了金陵的防御工作之后,就开始进行消极防御,不主动出击,也不防御。
他之所以搞这样的战略,因为他想投降,但是现在投降肯定不好,落个坏名声,所以他想着城里的兵死个差不多的时候,那时候再投降就没有人敢说什么了。
金陵的守将就是这个态度,金陵城能够守得住那就真是奇怪了。
此时在吴越军这边,他们正在围攻润州,润州的守将是李煜最信任的一个心腹,但是这个心腹到了润州之后却立马投降了吴越军,没有丝毫犹豫,不久吴越军也到了金陵城下,围攻金陵。
其实南唐此时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因为天灾人祸却最终还是失败了。
先说人祸,有个地方藩镇叫做张雄,他接到了李煜的使者送来的求援书信,立马就调集军队赶赴金陵,走之前他对他的8个儿子说:“我此行必死于国难,你们应该随我尽忠而死。否则就不是忠孝之子。”
可是当他的部队行进到溧阳的时候,却接到李煜的蜡丸书,命令他们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李煜你这是想要干啥?)
李煜的使者认为此处地形不适宜驻扎大部队,他对张雄说:“敌兵如果攻来,不可轻举妄动,等我一天一夜。我要入城面见皇上,让他下令,命令我们引兵入城。”
可是当许逖再回到溧阳的时候,张雄的几万人马已经在宋军的进攻下,只残余1千多人了。张雄与他的8个儿子全部战死。
这就是人祸,这个命令或许并不是李煜下的,但是史书上都记在这是接到了李煜的命令,但是不管是谁,这都是人祸。
再说个天灾。李煜突然想起了水军还有一支大军在湖口一带驻扎,于是就下诏让他们勤王,大将朱令赟奉诏后,立即起兵15万来救金陵。 朱令赟很清楚,宋军的劣势在于水军,而他们的那个浮桥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只要是没了浮桥,然后他的大军在消灭了在长江里的宋军水师,那么他们就能对围攻金陵的宋军进行反包围,这样一来金陵城的包围自然也就解除了,而且还能重创宋军。
所以他开着大船冲向了宋军,他的目标有两个,第一个是灭掉宋军水师,另一个就是毁掉浮桥。
他此时顺风,于是就想玩火,就把先准备好的小船拿出来,在上面堆上干柴和火油,点燃之后就让他们顺着风冲向宋军的水军,要是顺利的话还能一口气烧掉浮桥。
这些小船顺着风慢慢的到了宋军的阵营,眼瞅着就要到了宋军的船边上,此时却突然变了风向,刚才还顺风的朱令赟变成了逆风。
而刚刚放出去的小船,竟然又跑了回来,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最终朱令赟的火船烧了自己,这十五万大军全部在一把火中化为了灰烬,李煜没希望了。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李煜绝望了,而他在城中也杀死了想要投降的皇甫继勋等人,但是南唐军的城防已经废了。
不久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
此前李煜曾经说过,要是城破了他就自焚而死,皇帝的决绝影响到了在金陵不远的一群尼姑,他们说只要是皇帝自焚,他们也自焚而死。信号就是皇宫里的火光。
城破这一天,皇宫里的确是起火了,但是这是李煜让宫女焚烧珍藏的书画的火光而不是自焚的火光,而山上的尼姑一看宫内起火了以为李煜自焚了,他们也纷纷自焚殉国。
但是李煜却带着全家四十五口人出了宫门投降了。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李煜到了汴京,开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首,这首词传到了赵光义的耳朵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用牵机药毒死了李煜。
最后用一首我最喜欢的一首后主词来结束这一篇吧。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