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河湟了。”鸿胪卿吕盈贞也笑呵呵地伸着懒腰,“这里入秋比京都早。”
“才入秋吗?”自出京都,李灵钧就收起了冠冕,换上了绯色紧袖缺胯袍,乌靴踩着湿润丰密的草甸,他拎着鞭子,望向深黄浅红的群山,有骑马的牧民穿过林叶,赶着羊群,像片铺天盖地的阴云,往河谷深处缓缓移动。
吕盈贞若有所思地看着李灵钧那张神采奕奕的脸。上了年纪的人,光阴如箭,总想马蹄跑得更慢一点,甫离京城的年轻人,则像才长了翅膀的雏鸟,话语里难免有种迫不及待的味道。
吕盈贞微微地一笑,“郎君不要急,你看,这里是热薄汗山,东为鄯州,陇右的地界,西为河州,蕃国的东道节度使就在此屯兵筑城,以前几番议和,两国的使团都是在热薄汗山相会的,只不过这次,咱们要一直折道往南,深入逻些啦。”他将天际袅袅的炊烟一指,“前头再过十数里,就是吐蕃别馆,会有东道节度使的人来迎咱们了。”
两国重兵屯驻之地,相距竟然也不过百里,骑兵一夜就能抵达对方城下。喉头上抵着刀尖,如何安枕?李灵钧想起当初皇甫佶说“有时光着身子就得起来打仗”,他还当他是夸口。李灵钧不由望向鄯州的方向出神。
“鄂国公此刻驻兵在乌海,不能来送行,郎君不要见怪。”吕盈贞声音低了,“以前每回议和到一半,蕃国总是出尔反尔,突袭议和使团或边镇,咱们这一行可得小心了。”
李灵钧也郑重地点了头,扭头去看,羊群和牧民都已经消失了,还有嘹亮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那是他听不懂的语言。
“此间的百姓常受蕃军侵扰吗?”
“此间的百姓,汉人少,就算汉人的后裔,也都不会说汉话啦,多是吐谷浑的遗民。吐谷浑、象群、苏毗、白兰,雪域之外的诸多汗国,都被吐蕃的铁骑给踏平了。”吕盈贞有不尽的萧索之意,“那羊群,大约也是吐蕃别馆豢养的,所以看到咱们,半点也不退避。”
“相公,这些牧民唱的歌,是什么意思?”
“这个在下知道,”得知鄂国公无暇来迎,翁公孺从车里伸出头来,笑道:“在鄯州住过的老幼妇孺都听过——这是吐谷浑遗民的歌。”
他用汉话吟诵,却丝毫不减悲凉愤慨之意。
“退浑儿,退浑儿,朔风长在气何衰?
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
退浑儿,退浑儿,冰消青海草如丝。
明堂天子朝万国,神岛龙驹将与谁?”
众人听得迷惘,翁公孺戛然而止,“当初金河长公主随吐谷浑汗王逃回长安,在陛下面前唱了这首歌,吕相公记得吗?”
吕盈贞拈须点头,翁公孺又将李灵钧身后的骏马一指,“这就是吐谷浑汗王献给陛下的,本地名种,青海骢。”
“原来如此。”吐蕃别馆近在咫尺,李灵钧并没有把喜怒挂在脸上,只平静地收起水囊,和皇甫南各自骑上一匹青海骢——皇甫南这一路穿着素褐,帽沿低垂,跟在李灵钧身边,像个不起眼的僮仆,这时,她抬起头,往鄯州的方向瞥了飞快地一眼。
“相公且慢。”尖锐的呼哨声自遥远的天边飘来,前头警跸的士兵禀报道:“鄯州有人赶来了。”
众人自微微的紧张中缓过来,李灵钧随着吕盈贞驱马上前,见十数名兜鍪扎甲的将士疾驰而来,施礼过后,说道:“这里是五百名吐蕃俘虏,自积河石口战事中虏获的。某奉薛相公之命,将该人等尽数送还吐蕃,顺道护送吕相公和东阳郡王到逻些。”
“这样最好。”吕盈贞喜出望外。
李灵钧眸光和皇甫南稍一对视,对那领头的将士微笑道:“皇甫六郎在鄯州还好?”
“皇甫佶已经奉命去乌海了。”
以皇甫佶的脚程,至多也不过在鄯州略微喘了口气——军情真是刻不容缓。李灵钧肃然起敬,“多谢薛相公。”在那五百名衣衫褴褛、枯瘦如柴的俘虏脸上盘旋了一会,他不动声色地转向吕盈贞,“吕相公,咱们这就去会一会东道节度使吧。”
抵达吐蕃别馆,正副入蕃使听宣前往幕帐中谒见东道主,奉上国书与皇帝赐物,并将随行所有人员的文牒和符牌交呈驿卒查验,接到五百名俘虏的名录时,驿卒立刻警惕起来,说:“这些蕃民,帅相要仔细盘问,还要将名录发回逻些,与本籍家人核对无误,才可放行。”
“这是自然。”吕盈贞面无异色,拱了拱手,便率众退出幕帐。
李灵钧余光望去,端坐在帐中的酋帅,戴红色朝霞冠,穿着黄色团花缎的“伦波切”,臂膀上缀着金告身,正对他们颔首微笑。
“此人是蕃国四大部族中的没庐氏,人称尚绒藏。”走出尚绒藏的牙帐,吕盈贞不禁擦去额头的一点微汗。
“尚?”李灵钧一路自翁公孺口中听说了不少吐蕃的习俗,立即反应过来。吐蕃朝中,外戚称“尚”,权相称“论”。 “不错。他是王太后赤玛隆卓的兄弟,和嘎尔o论协察是死对头。”
王太后是传闻中收养了苏毗奴隶,用来假充王子的那位赞蒙。
李灵钧似有所悟,“蕃国遣尚绒藏来迎,赞普议和的心还算诚吗?”
“但愿如此。”吕盈贞言语谨慎,但也暗自松了口气,和李灵钧笑着返回馆驿,见房里洒扫得很洁净,玉笏、笔墨都整齐地摆在案上,随行的卫士们也都卸下了铠甲,将马交给说汉话的驿卒去照管。鄯州来的将士有军令在身,于别馆外扎帐,那五百名俘虏,由他餐风露宿去了。
翁公孺掸着袍子,从房里迎出来,含笑道:“临时加进来这五百名俘虏,大概又要费一番周章,我已经跟大家说了,恐怕要在河州耽搁十天半月,相公不会怪我自作主张吧?”
翁公孺是李灵钧的谋士,吕盈贞怎么会对他摆脸色,便摇了摇手,“岂敢?”他将翁公孺多打量了几眼,“足下真是有未卜先知之能,以前在哪里高就?”
翁公孺随口扯了几句,糊弄过去,待吕盈贞挽起袖子,坐在案前开始书写奏表,翁公孺退了出来,一踏进李灵钧的寝房,里头人影全无。他猝然转身跨过门槛——不用问,皇甫南那房里也是空的。
一个蜀王府的僮仆,却单独住间寝房,当别人都眼瞎吗?真是做作。翁公孺嘴角扯了扯。
两匹青海骢在银杏树下悠闲地徜徉,李灵钧支起双膝,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有片银杏叶打着旋落在发髻上,他没有留意,只望着河畔的皇甫南。
她把头发解开了,对着河水慢慢梳理着。
入秋后的河湟,还有种融融的春暖之意,渐渐西斜的日光依旧璀璨,给草叶和人都镶上了一圈朦胧的金色。李灵钧起身,无声地走近皇甫南,见她手中的领巾顺水流漂了出去,他忙一手捞起,递还给皇甫南,沉吟道:“马后桃花马前雪,如果塞外都像河州这样春意盎然,平静祥和,陛下割四镇、弃九曲,也不失为上计。”
皇甫南看着李灵钧,他那向来如同骄阳似的双眸,逐渐的幽暗了,有时会露出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神色来。对于西番,皇甫佶向来不掩厌恶,李灵钧则淡然处之。
他年纪渐长,眉目不像蜀王,倒更肖似皇帝,怪不得二圣宠爱。
皇甫南道:“你不觉得金河长公主可怜吗?”
当初在崇济寺帷帐后被皇甫南质问,言犹在耳,李灵钧沉默良久,终于坦诚地说道:“身为公主,以婚姻来促成两国邦交,换回一方安宁,本来就是天生的职分。”他目视皇甫南微笑,“以前总爱逞匹夫之勇,是不是有点蠢?”
皇甫南也在思索着,“要是剑南和西川,也都像河湟的百姓一样,唱起退浑儿的歌,陛下也坐视吗?”
“西番满朝互相倾轧,迟早不战自溃。至于剑川,”李灵钧脸色冷峻起来,“皇甫佶有句话说得不错,分而治之,先内后外,先稳后攻,先弱后强。”
皇甫南不置可否,正要把头发挽起来,李灵钧却把她拦住了,“先别。”他用手顺了一下那乌缎似的头发,替她拂到肩后,端详了一会,笑道:“这样好看,就好像……刚从榻上起来。”他们这一程北上,虽然形影不离,但碍于吕盈贞等人,还未有太亲密的举动。这会手拉手依偎在河畔,李灵钧不免心旌荡漾,往皇甫南新鲜红润的唇瓣上吻去,而后笑着对皇甫南耳语:“你扮男人,真是天衣无缝,吕盈贞当我好男风,坐卧都离我远远的。”
“他以前没见过我,当然看不出来。”皇甫南从李灵钧的臂弯里起身,瞥向河流蜿蜒的下游,那里有几座零散的营帐,是鄯州的兵将,“那五百名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