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天刚擦擦亮, 李忠贤就已经带着人在寝殿外候着了。大昭历代帝王都勤勉, 不论酷暑,除了每十日一休和一些喜庆吉日,正常情况下这个早朝都是不会断的。
不过, 因着这差不多日日都有朝会, 这时辰便比前朝每十日才一朝的大朝要晚些,但也不能太晚, 因不能耽搁各部官员的事务, 因此这早朝都设在辰时始,最迟在巳时初就要结束。
眼下还不到卯时,李忠贤就已经命宫人在外等着伺候人起了。
昨晚负责守夜的云裳听到外间的动静了, 赶紧整了整衣裳,扯着袖子打了个呵欠醒神了才出来, “公公,怎这般早?”
为了不让帝王犯了糊涂,胡乱睡了自己身边的贴身宫女, 一般在外殿守夜的都是太监,但赵三思的身份特殊, 她只乐意花容和云裳贴身伺候, 李忠贤也就随了她。
见着云裳出来了, 李忠贤同她打了声招呼,这才解释道:“皇上今日头一回上朝,咱家实在怕出什么岔子, 特地赶早。”
赵三思这个新帝立储时仓促,登基更是仓促,别的储君在正式登基前,至少也要听政磨砺一番。她就厉害了,早朝都没参加过,一参加就是坐在金銮殿的龙椅上。
若这小皇帝是个安分的,李忠贤倒也不必这般杞人忧天,奈何这小皇帝不是,所以他才这般忧心忡忡。
云裳笑了笑,然后往殿内小心看了一眼,“皇上这会睡得正香了,公公是不知,昨晚皇上突然就发狠了,念书念到月上中空才睡。”
李忠贤吃了一惊,随即又埋怨道:“你怎么也不劝着点,明知今日是要上朝的,呆会睡过头了……”
“公公这就冤枉奴婢了。”云裳撇了下嘴,“奴婢自然知轻重,如何没劝?可皇上说今儿不能惹太傅生气,说什么都要把那剩下的三章给背熟了,才愿意睡。”
李忠贤垂眸一想,明白了。小皇帝估摸着今天就要迫不及待地同太傅去商量“如何不一意孤行地把夕贵妃请回长乐宫”的事,还知晓先同太傅去卖个乖了。
“皇上昨晚虽是用功读书去了,但今日这早朝也是耽搁不得的。”知晓自己冤枉了人,李忠贤的语气又缓了点,“眼下皇上没醒,那咱们的动静小些,等到卯时三刻再去叫人,也来得及。”
云裳点了点头,也没进去了,如今李忠贤都在外候着,她肯定是不能像之前一样倚着榻养神了。
不到卯时三刻,寝殿内就传来了赵三思的击掌声,示意宫人进去伺候她起床了。她虽然不爱当这个皇帝,但她对太傅说得那句“在其位谋其职”还是十分认可的,是以并不像李忠贤担心的那样,她还是把今日上朝的事放在心上的。
听到动静,外面伺候的人立马鱼贯而入,因知晓她的怪癖,李忠贤也就等候在屏风外,悄声指挥宫人把东西放在一侧,只让云裳去后面伺候人穿衣。
云裳看着是个急性子,但做事却没有她姐姐花容那般麻溜,一着急又有些手笨,给赵三思系领间的玉质盘扣折腾了许久都没系上,兀自急出了一声汗,这指甲也稀里糊涂地戳到了赵三思细嫩的脖颈上。
这冷不丁的刺疼让赵三思疼的抽了口气,“咝……朕自己来吧。”
“奴婢该死……”云裳反应过来,腿一软就跪了下去,“是奴婢手笨……”
赵三思自己费劲地把盘扣扣上了,一边示意她起来,一边实诚道:“你的手确实有些笨,没你姐姐那般灵巧,不过……”想到脑海里一闪而过的那双灵巧手,赵三思顿了一下,又没说话了。
她们这等婢女,如何能同贵妃比的?
“皇上,可是云裳伺候不周?”李忠贤在外间听到动静,忙着急地问了一声。
“起来吧。”赵三思见云裳仍旧跪在地上发抖,又开口说了一声,这才从屏风后走了出来,朝候在一旁的李忠贤道:“无事。眼下是什么时辰了?”
李忠贤瞧了一眼外殿的漏刻,“刚到卯时三刻,还早。”回话间见赵三思龙袍上的腰封不齐整,下意识地想上前帮着整理,但刚迈出步子又想起什么来,退到了一边,暗自朝云裳使了使眼色。
上朝的地方就在明乾门,从承乾殿过去要不了多久,确实还早。
赵三思点了点头,见云裳又过来给自己整理衣裳,眉头微微一蹙,倒也没说什么,张开手让云裳把龙袍拾掇整齐了,“既然还早,用早膳前,朕再念会书罢。”
“皇上可真是用功。”李忠贤实时地拍了拍马屁。
赵三思闻言丝毫没有一点点被人拍了马屁的自觉,反倒有些忧心忡忡的,“昨儿背的那三章,朕好似又忘了,得抓紧机会再看一遍。”
李忠贤:“……”
您就不能有一点当皇帝的觉悟么?今儿第一次上早朝,从前那般英明神武的先帝都有些紧张,您倒好,都这个时刻了,不担心那些大臣给你找茬,反倒在担心讨好太傅的三章《论语》没背熟??? 当然,这些憋出内伤的话,李忠贤是万万不敢当着人的面说的,顶多在心里无声呐喊。
当然,小皇帝勤学是件大好事,李忠贤自然是不会拦着的,出了寝殿后,就命人把书本拿了过来,他就在一旁兀自着急,生怕这小皇帝今儿死磕着这三章《论语》不放了,时刻盯着那漏刻。
“朕背熟了,命人传膳吧。”卯时过半,赵三思就放下了书。
李忠贤在一旁大大松了口气,赶紧命人把早膳端过来。
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就端了一盅燕窝过来,这会太早了,膳食不像以往那般讲究,就是一些填肚子的养身羹汤,等到早朝后,一般还要用膳的。
李忠贤接过燕窝,摸着盅外壁试了试温度,这才用勺子舀了一些在精致青花瓷碗里,“皇上,丞相说您接手朝政才不久,很多事情不懂都在情理中,若是不懂的,只管点朝中官员的看法,至于那些要你拿主意的事儿,你不管懂不懂,都先说一句‘容后再议’即可……”
赵三思状似认真在听,端过那青花瓷碗时,看着透明的羹汤上飘着一朵盛放的干玫瑰,看着就让人有食欲,她矜贵地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细细品尝了一番,眉眼弯了弯,“今日这羹汤不错,听说燕窝最是美容养颜,晚些给贵妃送些过去。”
“……”明杏宫如今这么多位主子,他若只给贵妃送,这偏心也偏得太明目张胆了些,李忠贤有些为难,“皇上,这……这怕是不太妥当,只给贵妃送了,其他后妃那里怕是有些非议。”
赵三思又吃了一口,心想这么美味的东西,要是给那些女人吃,她就有些肉疼,她只想给贵妃留着,“若是贵妃仍旧在长乐宫,就不会有这样为难的事儿发生了。朕不管,朕就只想把这东西给贵妃吃,其他人……要是乱嚼舌根,朕……朕把她们都打发去给先帝守陵。”
李忠贤:“……是。”您是皇上,您说什么都对。
见人应下了,赵三思突然才想起李忠贤刚刚的话茬来,“你方才说丞相让朕早朝时做些什么来着,朕刚刚没听清楚……”
李忠贤无力,只得打起精神,把蔡隽交代的话,又从头至尾说了一遍,确认小皇帝记住了,才伺候着人出门,坐上步辇去了明乾门上朝。
蔡隽早已带着大臣等候在明乾门了,文武百官各占一列,负责司礼的小太监高喊一声“皇上驾到”,文武大臣都要跪下去行礼。
对这上朝之事,赵三思之前倒是真不紧张,但眼下坐在这高高的龙位上,看着下面拿着朝板的大臣,心里就有些发慌了,落座了好半晌,才赶紧绷着脸儿让他们平身。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历朝历代的新帝在上朝时为表威严,在上朝的第一日,都会下几个大令出来。奈何赵三思是被赶鸭子上架的,她如今都还没把这些大臣的脸和名字对全,更不用说这些大臣的职位了,自然是无火可烧的。
她不先开口,站在下面的大臣各个面面相觑,都不敢先开口,赵三思坐在上面注意着这些大臣的小动作,有些百无聊赖,但蔡隽就站在为首的位置,她只能板着脸,挺着背,在心里默念了一遍今早背的《论语》,还不见人搭腔,她便有些坐不住了,小心地瞄了蔡隽一眼,又偷偷地在龙椅上捏了捏坐着发僵的身子,深吸了一口气,才垂下眼,尽量装的深不可测的模样儿,慢腾腾地开了口:
“诸位大臣可都是无事要奏?”为表自己是个有学问的人,赵三思末了特地加了一句,“一日之计在于晨哪,诸位大臣可莫要辜负这时间了。”
神特么的——一日之计在于晨。
蔡隽不动声色地往上看了赵三思一眼,见小皇帝端着脸,一脸严肃的模样,压了压嘴角,率先道:“皇上说得极是。”
小皇帝不中用,蔡隽早已不寄希望她在上朝的头一日对如今的朝政拿出一份新的章程树威,这才千叮万嘱她要拿出气势来,到底是皇室血脉,装模作样的功夫倒是越发耐看了,如今穿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的模样与他初次见时那怂巴巴的样子倒是有了天壤之别咧。
他原想小皇帝不中用,不能给这些大臣一个下马威,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定是会反将这个临危受命的小皇帝一军的,他这才一直没开口,等着静观其变,如今看来,倒是他高看这些大臣了,也小瞧这个小皇帝了。
如此,甚好。
成为一代名相,怕是还有些希望的。
蔡隽这玲珑心思在这顷刻间转了个十八转,脸上的神色也不由松散了些,等到大臣都附和着他开了口之后,这才主动说起了朝政之事。
如今世道太平,眼下的大事除了赵瑾驾崩之后皇陵的修葺和画像,另外就是江南修筑堤坝预防水患的事了。
关于这些事,赵三思秉承着太傅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诚,又牢记蔡隽交代的“多说多错,少说少错。”,她除了偶尔点个头,假装听懂了,就是扫一眼下面能叫得出名的大臣,“xx,对此,你怎么看?”或是,“这事事关重大,从长计议,不急。”
这早朝,倒也叫她这般糊弄过去了。虽然只有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但赵三思在上面是如坐针毡,心想着往后日日都要受此折磨,心里就愁的不行。在心里琢磨了一番后,赵三思瞧了瞧蔡隽,为了日后的好日子,她还是决定壮着胆子自作一番主张。
“各位大臣今日说完了?”见大伙点头,赵三思又暗自清了清嗓子,也不敢去看蔡隽了,一鼓作气道:“朕,初登大宝,对朝政内外之事,自然有诸多不懂之处,往后定是要各位大臣多加辅佐。”
蔡隽在脑海里反复思考了一番,然而他确定以及肯定,他是真的没有教过——难道草包小皇帝今日上朝突然开窍了?
蔡隽一边想一边跟着朝臣连忙躬身声说“惶恐”。 赵三思见他们如此反应,又有了点底气,顿了顿,又继续道:“诸位爱卿也当知道,我……朕的母妃不受宠,朕从前都在雪松宫,不仅对朝政之事不熟悉,估摸着你们很多人对朕也不熟悉。那今儿,朕就要跟你们说说,朕是个什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