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1 / 2)

自从那次突然晕倒之后,明熙帝的体力跟精力就大不如前,以前他感觉自己就跟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似的,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哪怕熬几个大夜,他只需闭上眼睛小眯一会儿就能把精神头补回来。

朝中几位重臣还因为这事儿,不止一次给明熙帝上折子,劝他劳逸结合。

没办法啊,明熙帝能熬,他们熬不住了啊。

对于这些折子,明熙帝都是已读不回。

叫一个工作狂休息,你们在开玩笑吗?

季睿觉得,皇帝舅舅就是那种,血液里都流淌着‘事业’两个字的人,生命不止,工作不息,不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他是不会休息的。

小时候他还能靠着撒娇卖痴,缠着明熙帝偶尔早点入寝。但也不是每次撒娇都管用。

不过,如果不是皇帝舅舅勤奋、掌控欲强,这大盛朝怕是如今这点光景都难以维持了。

想劝这样的皇帝舅舅多休息、放一放手中权利、掌控欲别太强,无异于痴人说梦。尤其是掌控欲这一点,越是被他看重的人,他越要牢牢掌控在手中,一举一动都要在他眼皮子底下。

那个跟在季睿身边保护他的小影子,说是保护,又何尝不是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让他完全处在皇帝舅舅眼皮子底下。

这种跟监视官员还不太一样。

而像是那种控制欲极强的父母。

这要换其他人身上,尤其是十几、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不感觉窒息才怪。

只是季睿一开始就知道皇帝舅舅多疑多心这一面,再说,他也不是什么真的小孩、小年轻了,这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压力。

甚至,季睿还挺能理解,也愿意配合一下。

这辈子他是打定主意要做个没出息的人,私下里自然是怎么摆烂怎么来,他愿意给明熙帝看,明熙帝还懒得花时间看他摆烂呢。

这不,除了一开始,后面皇帝舅舅不就没那闲心盯着他了嘛。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在舅舅的眼皮子底下,那也是他想给舅舅看什么,舅舅才看得到什么。

但是对季睿来说,这不算什么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就像太子。而太子越遮着挡着不给看,明熙帝就越要看,仔仔细细,清清楚楚的。

季睿还不知道,明熙帝和太子矛盾爆发的根本原因在这,他回来才几个时辰,目前最关心的也还是明熙帝的身体状况。

“怎么样了?”季睿问。

白老爹探了半天脉了,表情也看不出什么来,最后还取了明熙帝一滴指尖血,在那尝了尝味道。

听说是季睿专门为他请过来的江湖神医,明熙帝也只是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答应让两人看一下。

而明熙帝点头,却让王明盛心头一跳,看了眼季睿,心道,还得是福宁郡王啊,如今皇上的身体情况可是对外严格保密的。

那次晕倒之后,明熙帝就只许太医院院正陈太医近身看诊,甚至是季睿熟悉的刘太医都排除在外。

陈太医查不出这里面是否有内情,在他看来,这不像是中毒,而且明熙帝的情况也算不上非常糟糕,但你要说不棘手吧,也不是。

因为他发现,明熙帝身体各方面的状态确实大不如前,还再缓慢变差中。看起来很像是因为年纪大了,加上常年劳累,过度损耗精力,使得身体终于熬不住,要走向衰亡了一样。

正常的衰老变弱啊.....

这是陈太医得出的初诊结果,但他也觉得事情太突然了,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在这宫里待久了,他见多了寻常事却不是寻常发生的,所以.....

陈太医也建议,最好还是多让几个太医院同僚看看。他也没把握啊。 就连陈太医都觉得事有蹊跷,更别说多疑的明熙帝了。

直觉告诉明熙帝,这里面有鬼。

一瞬间,明熙帝就竖起了满身尖刺,警惕所有人,尤其是这宫里的妃嫔、皇子、公主们。

太医院的太医,明熙帝只信陈太医一人,当然,这信任也是建立在某些东西上的,并不是说他完全相信陈太医的说辞。

其他人,就是刘太医,明熙帝也是丝毫不放心的。他周围如此严密,还是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下手了,谁知道,这些太医又早早被谁收买了。

他那些儿子,如今各个都长翅膀了,想飞了。

所以这么久以来,明熙帝都是让陈太医一人看诊。他的身体情况如何一直是外界想探个究竟,却一丝一毫也探不到的秘密。

不过明熙帝面上看着还是没什么,只是偶尔精力不像以前那般旺盛。

久而久之,也有些人信了明熙帝只是一时身体不适造成的晕倒,毕竟他年纪也不小了。

而皇子们却将信将疑,不过在明熙帝有几次故意表现身体不适,精力不济的时候,他们又觉得,这晕倒一事,会不会一开始就是父皇的设计。

明熙帝本就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皇帝,他越示弱,旁边人反而越警惕,觉得他是故意的。

就这样,明熙帝晕倒一事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而此时,白老爹眉心也拧了起来,一专注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他连面圣的紧张不适都忘了。

听到季睿耐不住性子的催促,他不爽地叱道:“急什么急,急着投胎啊,要不你自己来?”

骂完,白老爹似乎才反应过来这是哪里,神情一顿。

同时,一道阴沉的目光投射过来,白老爹登时头皮一麻,感觉自己腿在发软,有些明白那些当官的为什么动不动就跪了。

呜呜呜——

他也想跪了。

好在,季睿及时出声,“舅舅啊,白老爹和我关系好才说话直白的,江湖人士,一向不拘小节。而且,您别动不动就这么凶啊,别看白老爹长得年轻,他岁数很大了,不禁吓的。”

明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