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六章 儒家的小心思(1 / 2)

在大汉朝,做官只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举孝廉,另一个就大官举荐征辟。

举孝廉,一般都是德才兼备,孝顺双亲的人。

大汉是以孝治天下。

理论上孝义的人都能做官。

但是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达官贵人世家大族垄断的渠道。

因为有举荐资格的都是世家大族的人。

寒门子弟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个资格。

另外一个就是高官的征辟,比如三公大将军开府,需要一些副官,这些人自然也优先从世家大族子弟招募。

当然汉灵帝的时候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花钱买官。

但是价格非常的昂贵,寒门子弟基本上也就被排除在外了。

所以这个时代,寒门子弟想要出头是非常的困难的。

最后很多寒门子弟只得学武参军,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博个功名。

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穷文富武,说的是科举制度产生以后的事情了。

但是云州用人独树一帜。

不论出身门第,不论贫贱高度,只要能够通过他们制定的考评,获得优异的成绩,就能够当官。

这是郭嘉借鉴了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制定的一个考核方案。

这种考核方案一经推出,立即收到了寒门子弟的拥护,也为云州选拔了很多有用的人才。

但是那些死读书或者是只讲孝义的书呆子就不行了。

每次考试都名落孙山。

久而久之,他们就有怨言了。

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反倒是归结于制度的不公。

所以才会有人在蔡邕的课上发牢骚。

这个……

蔡邕也面露为难之色。

说实在的,他跟这个女婿,也不怎么对付,对于郭嘉的一些政策也不怎么支持。

不支持归不支持,但也不怎么反对。

毕竟老爷子也觉得自己不是干政治的料子,所以才会一心的做学问。

“云州的政策,老朽也不怎么赞同。但是,人家也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老爷子虽然天然呆,但有一点还是很清楚的。 郭嘉这个法子管用。

否则云州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非也!

另一名学生站了出来。

“我大汉自古以孝治天下,孝乃是百善之守。提拔人才首先就要考虑孝。云州用人摒除了孝义,这是本末倒置,是取乱之道。”

不错!

又有人站了出来。

“君王以教化御四方。要想治理天下,首重教化,先生,您是当朝大儒。理应为咱们读书人争取权益。难不成我们读圣贤书的,还不如一些不学无术的泥腿子?”

在蔡邕的学生里,也有很多参加了很多次考核都名落孙山的人。

他们肚子充满了怨气。

很多人都把主意打到了蔡邕的头上,纷纷唆使他站出来为儒家子弟说话。

这个……

蔡邕也有些为难。

这种话他也不是没说过。

但是那个女婿在他的面前一直都是好好好是是是,然后回头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根本就不怎么理会他的建议。

久而久之,蔡邕也就放弃了。

不过这么多学生都群雄义愤,蔡邕也不得不点头。

“回头,老夫若是见到了奉孝,会给他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