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候,每天一大早,秦江跟何远去挑水,秦溪唐颖在家做饭,吃完早饭就去林子里捡柴砍柴,忙的飞起。
因为天气不好,林子里的小树,因为被大树盖住晒不到阳光,根系又浅吸收不到水分,直接就挂掉了,这大大的激发了村民进山的热情,毕竟这枯死的小树,可是上好的木材啊!
不止是小树,一些大树底下的枝丫,也直接枯了,这都是能爬树直接上手砍的。
除此之外,树皮松果树根,这些都不会被放过,一切能用来烧的东西,都被村民想尽办法弄了回去。
说实话,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秦溪跟秦江两个,就把家里柴房给堆满了,这个结果是他们想不到的。
家里没空位了,后面弄回来的柴火,他们就跟唐颖何远一样,靠着家门口的大松树堆放,大不了在上面放几个干稻草,也有遮风挡雨的效果,下雨天,也是能去树底下拿柴火回来烧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九月,水库的泉眼是彻底支撑不住了,眼瞅着,马上就要见底了,去打水的人直接就排上了队,毕竟出水口的水量也就那么大,水也就那么多,再不像之前那样,可以直接把桶丢下去打水了,现在都是用水瓢舀里面的水了。
所以,排队的人对于那插队的,是深恶痛绝,没人闹还好,一闹开,插队的会瞬间明白,被千夫所指是种什么感受。
总体来说,情况还不算太糟糕,虽然大家吃的都不是很好,都瘦了不少,黑了不少,可秩序还在,只要社会秩序这种东西还在,那就乱不了。
这天,秦江秦溪跟唐颖何远四人照例去山上砍柴。
可一走进林子,就肉眼可见的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林子里的毛毛虫太多了,黑色褐色带斑点的,看的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之前林子里的毛毛虫,虽然多,但是还没多到随处可见的这种地步。
现在,光是在他们面前蠕动的,就好像有十几只,树上也有,主干、枝丫上乃至松针叶子上,到处都爬有毛毛虫。 秦溪跟唐颖两个女孩子虽然不怕毛毛虫,可出现在她们面前的毛毛虫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她们觉得有些打怵了。
“这么多毛毛虫,也不知道是从哪儿来的?”
“等会儿我们爬到树上去砍树枝子,不会一边砍一边往下掉毛毛虫吧?”
“这也太可怕了,我都不敢想象那个场景。”说着说着,唐颖还抱了抱手臂,抖了抖身子。
她是女孩子,对这这些肥嘟嘟,似乎带着毛刺的爬行动物,天生就没有好感,在家里看到,都是要踩死的,现在这里到处都是毛毛虫,她当然觉得害怕。
“也不知道,是这一大片林子都这样,还是单单就这里虫子多?”秦溪皱着眉头说道。
对这些虫子,她是敬而远之的,一个是长的丑,再一个是她怕林子里的毛毛虫有毒。
“这块地方没什么特别的,应该都是这样的。”
“这下可好了,缺水的事情迫在眉睫,这要是林子里再闹起了虫灾,这日子还过不过了?”翻了个白眼,唐颖十分不高兴的说道。
现在在她面前出现的,正在蠕动爬行的毛毛虫,不是终结,而是一切的开始,照它们这个繁殖速度,铺满整个林子,是迟早的事,到时候,林子,还能进去吗?
一想到,后面自个会因为林子里的毛毛虫太多,没有下脚的地方,而远离林子,唐颖就打了个冷颤,她不要,这太可怕了。
“过肯定是要过滴!”
“要不,我们分开走,在林子里四处看看,如果都是这样的,今天这柴是砍不成了。”秦溪提议道。
如果林子里的毛毛虫都跟这里一样多,一砍松树枝,就跟下毛毛虫雨似的,那也太可怕了,她拒绝。
家里囤的柴火不少,今年不砍柴,都有的烧了,完全不需要太担心。
再说,砍柴也不一定非要进林子里,那些路边的灌木丛、荆棘丛之类的,都是能砍下来带回去当柴火烧的。
别看荆棘丛里带了荆棘这两个字,有刺,可烧火嘎嘎旺,砍回去的枝子,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找到肥嘟嘟的白胖虫子,这个她不敢吃,但是她哥爱吃,秦晴也喜欢的不得了,还说烤着吃最香了,就是砍荆棘丛的时候,比较麻烦。
当然,如果不麻烦,这荆棘丛,也轮不到她来砍。
“行,分开看看吧!都有,那就回去。”秦江顺着秦溪的话说道。
情况有些不太妙,越来越不正常了。
唐颖跟何远点头,这就是同意了。
于是,四人各自找了一个方位,往里走了一两分钟后,就退出来了,里面的都不用看了,都是这样的,毛毛虫多的很。
“怎么办?这毛毛虫不会爬着爬着,就爬村里去吧!”唐颖只要一想到有这个可能,那是恨不得直接一口气跑去镇上住,离这些丑陋的虫子远远的。
“不会,它们一直都在林子里打转,我们之前在林子跟村里相隔的那条泥巴路上,可没看到什么毛毛虫,由此可知,这些虫子应该不会往外跑。”秦溪希望这个发现,不是她在胡言乱语。
毕竟她家就坐落在林子的前面,两者之间的距离,绝对不会超过十米,也就是个七八米的样子,要是毛毛虫大军入村,他们家铁定第一个遭殃。
“希望如此,不然,我都想跑路了。”
只要没有虫子在身边,别的,她都无所谓。
第384章 松毛虫的危害
四个人回去后,都没什么心思待在家里,这个劲爆的消息,必须得跟别人说一嘴,不然,在家待着都觉得心痒痒。
再没有比村口更适合传递八卦消息的地方了。 秦溪关好门后,就跟他们一起去了村口。
唐颖一看到了与自己相熟的两个大娘在坐在树荫底下,带小孙子,就凑了过去。
秦溪秦江他们也跟着走了过去,不过没有走近,反而是在几人对面的石墩子上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