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砚瓦家的老宅院是个两进四合院,始建于清末,位于陶村正中的十字街东北角。坐北朝南,青砖为皮,土坯为肉,属于典型的平原民居。大门口西侧有一个废弃的石碾,记忆中经常有人在那里打坐。朝南两扇破旧梢门,进来是个门洞,常放置一些随用随添的柴草。迎面是东屋的南墙,左手是南屋东墙,左拐有个开口通向前院。进前院左侧是一明两暗三间南屋,右侧是隔开里外院的门墙。别看这个小小的前院,东北角是个鸡窝,然后是一棵高高的曲树,曲树旁边北墙上有个佛龛,佛龛两侧砖刻“晨昏钴叩首,早晚一炉香”一联。然后是二门,紧挨里院西屋南墙的耳房,被隔在外院,也叫草厦子,紧挨西院墙的厕所,男女混用,以咳嗽回避。
二门有门楼,顶部青砖挑檐,有双面砖雕,虽然十分简陋朴拙,但也看出村野瓦工之匠心。
进了二门就是里院。有北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北房高耸,而且两侧皆有耳房。门外有台,五级台阶可上。台阶东侧有一棵石榴树,枝干虬曲,亦不知其年岁。东屋西屋都比北房矮。
陶砚瓦就出生在东屋北间。
自打记事起,就经常见奶奶跪在外院墙上的佛龛前,或者是屋里灶王爷像前,点上三炷香,两手合十,嘴里念念叨叨。他就在一旁观看嬉笑。奶奶宠他厉害,只当他年少无知,倒也不真的怪恶。奶奶去世以后,母亲接续香火,陶砚瓦有时也陪母亲跪下,权当是陪母亲完成一件家务。
启蒙后,他接受党和国家无神论教育,更从不把神鬼放在心上。放暑假他经常为生产队看庄稼,既能挣工分,又不耽误学习和玩耍。有一年和他一起的乡邻大哥有事,白天由嫂子替班,十几个晚上他一个人睡在土坟旁的窝棚里。那时他才十四五岁,乡人皆以为奇。
几十年来,陶砚瓦从不算命、求神。庙看得很多,但也从不跪拜,从不进香,从不祷告。他对佛的原则是敬而不拜。他对佛学其实也很有兴趣,也曾认真了解其基本学脉,兴衰流衍。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只在习帖时临写《圣教序》、《多宝塔》、《麻姑仙坛》诸法帖,平时写字从不抄经。
实际上,他是有信仰的,他从青年时候开始,特别是50岁以后,最信仰的神是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