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科考,这第一轮有些简单了,一轮过后,余下二十七人。有举人功名的只淘汰了两位,其他的是后来临时报名的那些人。
第二轮也不难,夏九早就准备好的题目,是一份模拟的账簿,能够计算出正确余额者可进入下一轮,否则淘汰。这一轮分了三组进行,虽说时间顺序有差异,可后面的两组不可能提前看到题目,也就与第一组进行的一样了。
这个题目中有夏九设计的小小陷阱,如果不够细心仔细,很容易被误导,所以,这一轮淘汰了十二人,余十五人:南一诺、京城来的二人、流民、两名年轻的秀才,九名举人。
这一轮结束,夏九吩咐人发放了午饭。是夏九带来的厨子们临时在城主府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搭的火,烧的两菜一汤,优先给参与者打了饭菜,多余的份分给了老幼,年轻人就分不到了。好在,没人抱怨,都各自回家吃饭去了。
那位流民吃完饭巴巴地上前问:“若是今日不能选上长使,能否到郡主府做个长随?”
夏九反问:“公子四肢健全满腹经纶,为什么会在这里做流民?”
“诶,说来话长,说来话长,改日再说。”流民叹了口气,环顾了一下四周,没说出详情。
是个有故事的人,夏九理解他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下说自己的私事,答复道:“虽说长使只有一人,但芦山城人才缺得紧,只要你德行无缺,才学够用,我自然愿意用你。”
听到这样的答复,那人一下子精神了许多,干劲十足。
休息过后,缺少的五张桌子也补齐了,第三轮开始了。第三轮有四个题目,时限是一个半时辰,提前完成可以提前交。
题目是:现行课税制度、鼓励农业发展措施、芦山城可行的教育举措、流民安置相关条例。
等待的时候,严裕逊过去偷看了一下题目,把夏九拉到一边说:“这次选的两个年轻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就算今日没选上长使,我也希望你能把人留下。”即使他不了解芦山城的现状也知道那四个问题都跟芦山城日后的规划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他带来的这两个,还是年轻了些。
“留下?然后呢?到危急时刻再次消失?”夏九看着严裕逊,严肃地说,“同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够了,这两个人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收的!”
“难道你宁可用一个完全不知底细的人,也不愿意用我们推荐的人么?”严裕逊艰难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