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 / 2)

77年12月以前,荣光船厂倒是经历过一段好时光, 有来自官方和地方上的订单,虽说生产的数量不大,却足够让荣光船厂这么一个小地方的船厂过上好日子。

可77年12月做出口船的会议一开, 荣光船厂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为了集中马力做出口船, 国家整合了各家船厂的资源, 发现船厂之间重复建设过多,不仅没有展现出分红、互补的优势,内部甚至出现了互相抢夺资源的情况。

自然地,荣光船厂的订单量就被削减了。

如果只是削减订单倒也罢了, 以荣光船厂的体量,勉强还能撑得下去,可82年新年刚过,厂里就听到通知, 等厂里目前的订单完成后, 就不会有新的订单再下给他们荣光厂了。

对于整个船舶行业而言,82年都是相当特殊的一年, 船舶行业原属于六机部管理,82年改为船舶工业总公司,整个船舶行业也随之进行了全面整顿。

82年改组后,船舶行业更重发展创新,目标是建大坞,造大船,开始进行技术引进,而荣光船厂这种小船厂,技术上不占优势,也没有钱造大船坞,现状改善不了,厂里几千号工人的吃饭问题成了压在厂领导肩头的一座大山。

到底走生产电视机的路线,还是坚持造船,这个决定厂领导不敢下,一旦下了,不管哪条路出了问题,厂领导都会成为荣光厂历史的罪人。

在这个年代,大大小小的厂都在受到冲击,不止是他们船厂,其他行业都是一样。 83年的初春,荣光厂厂长宋仁发和副厂长方志强在火车站迎接客人。

宋仁发是荣光厂的老厂长,在霍县这个地方,宋仁发是出了名的强硬,可谓一口唾沫一个钉,不过自从厂里的订单大幅缩减后,宋仁发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强势。

整个船舶行业都不景气,军用船舶的订单大幅缩减,大船厂尚在寻找出路,何况他们荣光厂这种小船厂?

他们荣光厂前些年生产的鱼雷快艇,上级部门都夸品质好,对敌作战时十分有用,可这两年,他们还是按原来的图纸生产,却被批评技术落后。

上级领导不会替他们想想,就他们厂的设计科和工艺科,能诞生什么高精尖技术?

宋仁发眼下所等待的,就是来自南江造船厂的一位专家。

荣光厂当年是由南江造船厂为代表的几家大船厂一起支援筹建的当时也是为了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

而眼下,发展不需要他们了,他们就只能自生自灭。

想到这一点,宋仁发心里也有些难过。

不过既然是发展的要求,他纵然满腹抱怨也无济于事。

能怪得了谁?还不是因为他们厂产不出高技术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