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贾环,喝了假郎中杨没药的药,三两日,风寒便好了,只是屁股和腿上的棍伤有些重,皮开肉绽的,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这次没有宝钗的药膏,贾环将信将疑用了假郎中拿来的药膏,倒也没留疤。
刚能下地走动,便听赵姨娘和探春说,元妃没了,老太太伤心过度,也跟着病了。
贾环心里明了,贾家这是要败了。
探春没远嫁,贾家没搭上南安王府,甚至是将人得罪了,贾家败得怕是要比原著里还快。只是如今宝玉为了娶黛玉拼命读书,进了国子监,之后会怎样,谁也不知道。
又过了半个多月,薛蟠被查,薛家为了救薛蟠银子如流水,最后也没保住,换了薛蝌作家主。
贾环病好了,正好赶上庄子里秋收。离了贾家,没了管束,贾环领着探春和赵姨娘一头扎进了庄子里。
“有了它,百姓就可以不用挨饿了?”探春第一次见到粮食丰收的场景,院子里,四处是黄灿灿的玉米堆,庄子里忙忙碌碌,小厮仆人正把收回的玉米上仓。
“自然。我打算留出一部分给娘的铺子开发新品,其余的全部留种,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庄子东头儿,又让文老买了一百亩,今年围上,明年春天开始种。”贾环说。
“玉米还能做糕点?”探春问。 “也不知道能不能叫糕点,总之吃法是很多的,到时就看娘的了。”
探春第二天还要去学堂,他们半下午从庄子回来。
在京城,离了贾家,一个秀才的名头并没有什么用处,正好明年秋天有乡试,贾环计划着去试试运气。
被从贾府赶出来,贾家的学堂是不能去了。京里的学堂不少,但距离考试只有一年,他若是插班进去……他这几年也没闲着,再从基础的听,按部就班的来也没什么意思,提高的空间不会太大。
平时打好基础,快考试的时候,就该磨炼应试技巧,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马上就要冬天了,天寒地冻的,他也不想每日冒着风雪严寒去学堂打卡。
贾环去书铺买了乡试的历年真题,扒拉扒拉朝上可能负责主考出题的几位官员,把这些人出过的书、写过的文集诗词全买了回去。一一分析归纳总结,找出个人的偏好,理清他们的思路。
稍有不明白的,便把探春找过来,说给探春听,探春去了学堂之后,再问学堂的夫子。
继后不缺钱,女子学堂办得毫不含糊,学堂里的夫子都是名师大儒。
探春成绩好,聪慧好学,为人爽利,很得夫子喜欢。她听了先生的讲解,再回去说给贾环听。
如此几次,看着探春带过来的问题,夫子便猜出是怎么一回事,也不道破,继续给她解惑答疑。离着乡试还有小半年的时候,给探春指了位夫子,那夫子在国子监教书,但私下里也收学生,就是学费有点贵,可学问是一等一的好。